轮状病毒感染高发 学龄前孩童易“中招”
轮状病毒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病毒,在每年秋冬季“攻势”猛烈,亦称“秋季腹泻”,对5岁以下的婴幼儿及儿童构成严重的健康威胁。轮状病毒在显微镜下外形似车轮,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会引起急性胃肠炎,症状包括呕吐、腹泻和发热,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对于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的儿童来说,感染后的风险尤为显著。因此,了解轮状病毒的传播途径、症状表现以及预防措施,保护孩子免受感染至关重要。
警惕腹泻呕吐症状 症状轻可自愈
轮状病毒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轮状病毒感染者的排泄物或呕吐物中含有大量轮状病毒。饮食及物品等也可被带病毒的排泄物或呕吐物污染,比如手、衣物、玩具等。轮状病毒主要通过人传人,经粪-口或口-口传播,也可通过水源污染或呼吸道传播,还可通过生活接触直接或间接传染给其他人。普通轮状病毒主要侵犯5岁以下婴幼儿,以9~12月龄发病率最高。
感染轮状病毒后潜伏期1~3天。本病为自限性疾病,病程1周左右。6~24月龄小儿症状重,而较大儿童或成年人多为轻型或亚临床感染。患病儿童最初会出现呕吐,之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腹泻,多伴有发热,严重时出现大便量多、水多、次数多而小便量少,常伴有轻或中度脱水及代谢性中毒。
被感染的儿童病情一般不会太严重,适当补液,可不药而愈。但腹泻、呕吐严重时,不可忽视,要及时就医,孩子可能会因为脱水严重导致休克,甚至死亡,尤其是小于1岁的婴儿。另外,少数婴幼儿感染轮状病毒后还会并发心肌炎、惊厥和肺炎等,也要引起重视并及时就医。
预防轮状病毒感染 重在日常防护
目前没有针对轮状病毒特异的抗病毒药,接种轮状病毒疫苗是预防轮状病毒急性胃肠炎的有效措施。同时,平时应做好防护。
保持良好的手卫生是预防轮状病毒感染和控制轮状病毒传播的重要和有效措施。饭前便后应按照7步洗手法正确洗手,用肥皂和流动水至少冲洗20秒。不用脏手触摸口、眼、鼻和食物等。不要让婴幼儿吃手,并及时清洁婴幼儿的双手。需要注意的是,消毒纸巾和免冲洗的手消毒液不能代替洗手。
注意家庭卫生,室内常通风,婴幼儿的食具(奶瓶、碗、勺等)使用前应清洗干净,衣被、玩具等要勤换洗。如家人感染轮状病毒,患病家人尽量不要和其他健康的家人近距离接触,尤其不要煮饭或照顾老人和婴幼儿。认真清洗食材,正确烹饪食物,尤其是贝类海鲜等轮状病毒高感染风险的食物应彻底煮熟。被轮状病毒污染的物品,要彻底消毒,可通过高温、消毒剂或阳光暴晒等多种方式消毒。
轮状病毒胃肠炎患者发病2~10天仍有病毒排出,建议居家隔离2周,避免传染给其他人,尤其是从事服务行业人员和集体机构人员,如厨师、护工、学校和幼儿园教师等。发生轮状病毒胃肠炎聚集性或暴发疫情时,应做好全面消毒工作,常用含氯消毒剂,重点对被患者呕吐物、粪便等污染物污染的环境物体表面、生活用品、食品加工工具、生活饮用水等进行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