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人民医院:
接力奋斗 祝福祖国
▲1946年,广东省人民医院前身广州中央医院动工建设
▲如今的广东省人民医院
广东省人民医院始建于1946年,前身为广州中央医院。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在南京、重庆、广州、兰州和天津分设五大中央医院。有着“中国公共卫生领域先驱者”之称的李廷安受命建院,肩负起改善华南医疗卫生事业的使命。1946~1948年间,他发收函件260多封,盛邀钟世藩、游维义、胡启勋、卢观全等国内外知名专家来院,逐步改写岭南地区医学教育与临床水平的落后面貌。1951年,广州中央医院正式更名为广东省人民医院, 1952年医院住院部从原址惠福西路迁往广州市百子路(今中山二路与东川路交界处)。
解放初期,医院响应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号召下沉基层,为消灭血吸虫病、沙眼性眼疾防盲治盲、风湿性心脏病防治等工作作出里程碑式贡献。1959年,医院始建高干疗治区(又名“东病区”),出色完成多项国内外保健任务;1974年,以该院医疗人员为主的中国第一支“心脏外科考察团”前往阿根廷考察学习心脏瓣膜医疗技术,为打响心血管病医疗技术“金字招牌”积蓄力量;1975年,该院成功实施国内首例主动脉瓣人工瓣膜置换术;1977年,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代人工心脏瓣膜。
迎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广东省人民医院创新体制机制,破浪前行,培养出各学科拔尖科研人才。1978年成立生物瓣膜研制室,1979年成立广东省老年病研究室(广东省老年医学研究所前身), 1988年研发的国产人工心脏瓣膜首次进入国际市场,产学研共融共促,多人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广东省科技进步奖、广东省丁颖科技奖等国家级、省级科技奖项。其中,陈传荣主刀世界首例“球囊扩张术治疗肺动脉瓣狭窄”术式作为科研成果荣登世界顶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出强有力的“中国声音”。
千禧年更替间,国家发展日新月异,医院推进 “总体改造”,自1989年起到21世纪初,“英东楼”“科教楼”“伟伦影像楼”等一栋栋大楼如雨后春笋林立,航空急救中心以“空中速度”出色完成多次跨区域急救任务。同时,医院快速推动信息、设备建设,助力现代医疗管理不断提质增效。从初代信息系统GDPPHIS布网到 “一卡通”服务开通,精尖设备的引进、医技护理的革新,医疗建设工作全面驶入快车道。
新时代新征程,广东省人民医院将以“学科、平台、人才”三大战略为引领,以“创建一流学科、打造一流团队、产出一流成果”为发展目标,促进“强心、健肺、壮肾、敬老、安宁”全方位发展,聚力打造高质量医学高地,着力建设省内领先、国内一流前列、部分领域世界领先的高水平大型综合医院,接力奋斗,努力为建设健康中国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