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卫生健康电子报

广东卫生健康专题  酷暑玩水  谨防溺水 揭秘湿气成因 摆脱隐形“潮湿” 儿童哮喘防治知多少 慎选医疗美容  健康美丽并重 广东省健康自媒体联盟排行榜

当前版:第4版:科普
PDF原版下载
科普
04

揭秘湿气成因 摆脱隐形“潮湿”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黄月星

端午过后,炎炎夏日的高温与潮湿空气交织,不仅让人闷热难耐,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近期,中医科门诊接诊了不少自觉“湿气重”的患者,许多患者一进诊室,便懒懒地坐在凳子上,除了一脸疲倦外,脸上还有不少大大小小的痘痘,肚腩也有些突出,自诉睡眠不佳,想要“祛湿”。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中医师李湘力表示,湿气过重时,人体确实容易感到疲倦、食欲不振,甚至出现皮肤问题和消化不良等症状。祛湿前建议了解湿气重的表现及湿气形成的原因,才能采取有效措施减轻湿气带来的不适。

湿气症状累及全身

湿气重的症状从头到脚都有体现。具体表现为湿气聚集在哪里,哪里就会出问题:头部,头发会很油腻,甚至脱发,一天不洗头,头皮便会瘙痒;额头和脸颊,脸色暗沉、满脸有光、脸颊和下巴容易长痘;腹部,湿气很容易聚集到腹部,和脂肪混合在一起,让人看起来大腹便便,并且腹部湿气重还表现为排便不畅,大便黏稠;四肢浮肿,尤其是腿会感觉抬不起来;主观感受上,会觉得睡不够、起床困难,睡多了仍很疲乏,头脑昏昏沉沉。

湿气形成的内外因

身体内部因素。身体内有两个管理着“水分”的脏器,一个是“肾”,一个是“脾”。脾主运化,它会负责把水分运送到身体内;身体血液中的部分水分经过肾脏,排出体外。脾和肾功能减弱,导致水分聚集体内,无法排出体外,久而形成“湿气”。

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这表示一部分人天生的肾处理水能力差,导致湿气重;另一部分人则是后天的一些不良习惯导致脾虚,从而表现为湿气重。如:饮食不节,偏好肥甘厚味、油腻、重口味、寒凉生冷的食物,容易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不利于脾胃消化吸收,进而加重湿气;缺乏运动,当人体运动时,脾脏中水液可代谢至全身各处,气血循环畅顺,人体一身轻松,若不经常运动,肾脏、脾脏中的水液无法新陈代谢,湿气容易聚集在体内,一身沉重。

外界环境的影响。南方气候潮湿,多雨水,长期居住在岭南湿地,身体更容易受到“风寒暑湿燥火”中“湿”邪的侵袭。湿邪开始由皮肤侵入,接着侵入肌肉、关节,最后侵入内脏。除此之外,贪凉、吹冷空调、熬夜等都会导致湿气重。

中医祛湿需辨证

经常喝祛湿的中药汤能改善祛湿症状吗?对此,李湘力解释,中医讲究辨证论治、辨证施药,湿气有不同类型,如常见的寒湿、痰湿、湿热,应辨证治疗。

寒湿,患者总体的体质偏于寒性,平时怕冷畏寒、关节遇寒者痛,饮食寒则会腹痛腹泻;痰湿,患者多表现为头重如裹、头脑晕沉、肢体不爽利、疲乏倦怠、大便黏滞等症状;湿热,患者整体体质偏于热性,表现为口干口苦、心烦气躁、火气重、面部油光、脘腹胀满、大便排便不畅、肛门灼热等症状。

李湘力介绍,通过观察舌象可对上述三种湿气进行简单的区分。正常舌象表现为淡红舌,薄白苔,淡红而润泽,干湿适中,不滑不燥。寒湿舌象表现为舌质淡白,苔薄白;痰湿舌象表现为舌质淡,苔白腻或白滑;湿热舌象表现为舌红,苔黄厚腻。

(医学指导: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中医师 李湘力)

放大 缩小 默认
投稿邮箱:gdjk#szb#vip.163.com
本网站由广东卫生健康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ICP备案号:粤ICP备2022057423号-1

友情链接:广东省卫生健康委政务服务中心  全国12320卫生热线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健康广东

读者留言

看不清,换一张图片 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