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虫子 大问题
肝吸虫又称华支睾吸虫,当人摄入含有肝吸虫活囊蚴的淡水鱼、虾肉后,可能会感染肝吸虫病。肝吸虫成虫只有10~25mm,寄生在人的肝胆管内,虽然体积不大,但仍可能会导致机体肝胆系统的病变。200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癌症研究署将肝吸虫确定为胆管细胞癌明确致癌物。2010年,肝吸虫病被WHO列为“全球被忽视热带病”之一。
食鱼生在广东已有久远的历史。在岭南,不论沿海或山区,凡有鱼即为鱼生。岭南民俗有“夏至狗肉,冬至鱼生”“盖鱼本阳类,冬至一阳生,生食之亦寓助阳之义”。可见,岭南人喜食鱼生,不仅是饮食古风的保留,也出于讲求饮食中阴阳协调的特点。
然而,食鱼生也是感染肝吸虫病的主要途径。1908年Whyte(怀特)在潮州市发现了广东省首例肝吸虫患者,此后省内各地开始相继报告发现此病。1956年,对广州出土的明代古尸检查时,在其体内发现了肝吸虫虫卵,证实该病在广东省至少存在了500年。根据科学家的观察,古尸中的肝吸虫卵,其外形、大小和内部结构与现代的肝吸虫卵并无明显区别。
肝吸虫病对人体的危害
一般来说,感染肝吸虫后,肝胆管会同时受到肝吸虫所带来的物理损伤、化学损伤和外来细菌侵袭,致使患者发生胆管炎、胆囊炎和肝胆管炎。如果感染肝吸虫后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而放任病情的发展,久而久之可能会出现胆结石、肝硬化等症状,甚至可能会发展为肝胆管癌症。由于肝脏代偿能力很强,大部分感染程度较轻的肝吸虫病患者不会出现明显症状。即使患者出现症状,其症状也不典型,大多表现为上腹不适、疲乏无力、吃饭乏味等,这些症状很容易被误诊为乙肝等其他疾病进行对症治疗,患者很难完全治愈,因为肝吸虫可能没有被消灭。如果被诊断为肝炎、胆管炎、胆囊炎等疾病,而经过对症治疗又久久没有治愈者,不妨查查是否感染了肝吸虫。
肝吸虫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预防“虫从口入”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是尽量不吃淡水鱼生、虾生,或者未经彻底加热的鱼虾;第二是注意餐具的卫生,不用接触过生鱼虾的餐具盛放其他直接入口的凉菜;第三是分开处理生熟食,切鱼虾的砧板、菜刀必须清洗消毒后方可再使用;第四是要注意个人卫生,在野外戏水摸鱼时,不要喝生水,要将手洗干净再吃食物。
如果感觉自己有上腹部不适等肝炎相关症状,又曾经食用过淡水鱼生,则需要到医院进行粪便和血清学相关检查,查明自己是否感染了肝吸虫。不小心感染了肝吸虫者也不要过于惊恐,按时遵医嘱进行药物治疗,并且在服药一个月后再次前往医院进行复诊,直到从粪便中不再检出肝吸虫卵。如果出现了更严重的并发症,还需要进行住院治疗。
大蒜、生姜和烈酒虽然有一定的杀菌作用,但是肝吸虫在鱼肉当中的囊蚴抵抗力比较强,饮酒和调味料均不能杀死囊蚴。平时食用的鱼生片,如果要杀死囊蚴必须放入90℃以上的热水中至少烫1分钟,才能完全杀死囊蚴。因此,鱼生或者打边炉鱼片煮不熟,都可能含有肝吸虫活囊蚴,食用后有可能感染上肝吸虫。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宣传处供稿)
栏目:连线“健康广东” 走进科普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