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卫生健康电子报

广东卫生健康科普 慎食野生菌 远离毒蘑菇 心理调适有方 考生轻松备战 夏至养生 谨记四点 护理肠胃 告别便秘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释义(节选)

当前版:第4版:科普
PDF原版下载
科普
04

慎食野生菌 远离毒蘑菇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化验所 龙朝阳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卢玲玲

毒蘑菇又称毒蕈,是指大型真菌的子实体食用后对人或畜禽产生中毒反应的物种。我省导致中毒最常见的毒蘑菇主要是致命鹅膏(俗称“致命白毒伞”)、铅绿褶菇、近江粉褶蕈,其中致命鹅膏是导致中毒死亡人数最多的物种,铅绿褶菇是引起中毒事件最多的物种。

警惕毒蘑菇中毒高发期

毒蘑菇和普通蘑菇生长所需要的环境类似,都需要高温、高湿。每年的5至8月份是蘑菇生长的旺季,也是毒蘑菇中毒的高发时期。在广东,致命鹅膏比较特殊,它在每年的3月份大量出现,因此,每年的3月份左右,我省经常会发生误食致命鹅膏导致的中毒事件。

根据历年食源性疾病监测结果显示,我省近年来毒蘑菇中毒主要发生在农村地区和城乡接合部,绝大多数为村民野外凭经验自行采摘野生蘑菇食用后中毒,往往一起吃饭的一家人都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中毒症状。例如,2023年5月,罗定市罗平镇有12户家庭,共计26人参与了扫墓活动,其间采摘了野生蘑菇约10斤,分给了5个家庭,此次采摘的蘑菇为剧毒的拟灰花纹鹅膏,外观与中华鹅膏相似。中华鹅膏可食用,民间有采食习惯,烹饪后有15人进食了该蘑菇,均中毒住院,15例病例中死亡6人。

外观形态难辨毒蘑菇

野生蘑菇种类繁多,许多品种外观相似,肉眼鉴别有毒和可食用品种十分困难。

致命鹅膏的主要外形识别特征是子实体各部分均为白色,有菌盖、菌柄、菌环和菌托,这个特征可比喻成“头上戴帽(菌盖),腰间系裙(菌环,易脱落),脚上穿靴(菌托)”。但需要说明的是,菌环膜质很薄,容易脱落,因此有些成熟的致命鹅膏经常看不到菌环。

铅绿褶菇的主要外形识别特征为菌盖中部稍凸起,表面有暗褐色或褐紫色鳞片,边缘鳞片减少或脱落。菌柄菌肉伤后变褐色。有菌环(相对结实,不易脱落),无菌托。菌褶幼时白色,成熟后为青褐色或淡青绿色,因此得名铅绿褶菇。

近江粉褶蕈的主要外形识别特征是子实体小到中型,菌盖斗笠形至近钟形,浅灰褐色至浅黄褐色,有明显条纹,表面光滑。菌褶初白色,成熟后粉红色。菌柄中空,与盖同色,光滑,有纵条纹,基部无细长假根。无菌环和菌托。

民间流传着一些鉴别毒蘑菇的方法,比如“有毒的蘑菇不生蛆”“毒蘑菇与银器或大蒜一起加热会变色”“味道苦涩,腥臭的蘑菇有毒”等,这些鉴别方法都是无效验毒。例如,白毒伞的生长过程中照样会长虫子,即使故意掰断也还是白色,不会流出汁液,把它与大蒜、银器同煮也不会变色,而且吃起来味道与普通蘑菇一样。

实际上,目前还没有简易鉴别野生蘑菇是否有毒的科学方法,蘑菇是否有毒性不能通过肉眼观察或者简单的烹饪完成鉴定,需要专业人员通过专业仪器检测完成。

中毒临床表现复杂多样

因为毒蘑菇种类繁多,不同类型的毒蘑菇所含的毒素不同,中毒后可损伤不同的组织器官。毒蘑菇中毒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这与其误食有毒蘑菇的类型以及所含的毒素密切相关。绝大部分毒蘑菇中毒,经一定的潜伏期,短则10分钟,长达数小时甚至超过10小时后发病。大多数患者首先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表现,继而根据毒素累及的主要组织器官与临床表现的不同,主要的中毒临床类型可分为胃肠炎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肝损害型、肾损伤型、横纹肌溶解型及光过敏性皮炎型等7种。

预防谨记“两不一及时”

部分毒蘑菇的毒素,尤其是高致死性的肝毒性蘑菇毒素,即便经过高温、日晒等各种处理,也不能灭活其毒性,防中毒的最有效的方法是“两个不”和“一个及时”。

一是不要随意采食野生蘑菇。野生蘑菇种类繁多,一些可食用和有毒的种类外形相似,容易混淆。因此,对于野生蘑菇,普通大众是难以鉴别野生蘑菇是否有毒,因此踏春郊游期间,不要因为好奇或为满足口腹之欲采食野生蘑菇或来源不明的蘑菇。

二是不购买。不要在路边摊贩购买来源不明的蘑菇。

三是及时就医。如果食用野生蘑菇后(短至10分钟,长至10余小时后)出现恶心、头晕、呕吐、腹泻等症状,应尽快采取催吐、催排泄等自救措施,尽早到医院就诊,同时尽量保留食用的野生蘑菇样品,为医疗人员救治提供参考。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宣传处供稿)

栏目:连线“健康广东”走进科普直播间

放大 缩小 默认
投稿邮箱:gdjk#szb#vip.163.com
本网站由广东卫生健康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ICP备案号:粤ICP备2022057423号-1

友情链接:广东省卫生健康委政务服务中心  全国12320卫生热线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健康广东

读者留言

看不清,换一张图片 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