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卫生健康电子报

广东卫生健康人物 张萌:勇担重任 谢永武:孩子的保护“神” 张屹:无偿献血“女状元” 翁志刚:匠心“手”护 蒋开平:赢得百姓好口碑 黄晓霞:居民心里温暖的光 林丽珠:拓展生命的宽度 医者仁心 榜样就在身边

当前版:第3版:人物
PDF原版下载
人物
03

林丽珠:拓展生命的宽度

陈汉锐 余玲 朱财宝 刘苡婷

▲林丽姝(右二)查房并与慕名而来的患者攀谈

“我不一定能保证患者生命的长度,但有信心拓展患者生命的宽度。”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中医师、教授,中医肿瘤学学科带头人林丽珠说。

身心同治 “一起试试”

有一位吴伯,75岁那年被告知得了舌癌,医院下了“术后8个月存活期”的“判决”。入院后他坚决不同意手术,认为手术费用会让拮据的家庭雪上加霜。林丽珠得知患者诉求,重新翻阅了大量的高龄患者病历,反复分析老人的发病历程后,坚定地对老人说:“我们一起试试看”,并为他制定了经济投入相对低的化疗联合免疫治疗,辅以中医药方案,不仅取得了不错疗效,费用也降低了一半。如今四年过去了,吴伯仍然保持着每天散步的习惯,喝中药已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

关注身心同治,从医37年,林丽珠先后医治患者超10万名,危重患者近万名。如周伯因确诊晚期滤泡性淋巴瘤,被其他医院判了“死刑”,她把手捂热仔细为患者把脉,精准制定中医药“扶正固本”为主,配合减量化疗的个性化诊疗方案,十年间老人一直定期找林教授复诊;在救治子宫绒毛癌大出血的农村患者后,为了让患者稳定康复情绪,她发动科室募捐5000多元,支持患者回家开店等,为无数患者带来了生命的希望。

2016年12月,林丽珠以“敬畏生命、精诚至善”为理念成立肿瘤康复俱乐部,让患者获得更多的关怀与信心。到目前为止共有9600多名病患参加了康复俱乐部活动。在她的带领下,2017年肿瘤中心获“全国人文爱心科室”。

知己知彼 勇克疑难

“中西医结合不是一句空口号,医生要全面系统掌握中西医两套治疗方法,知己知彼,才能让患者活得更长、更好。”林丽珠说。在读书与实践中精进医术、勇克疑难已然成为她日常生活里的一块印记。

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承担了教书育人重任的林丽珠,不忘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甘为人梯,培训年轻力量。成立全国中医药院校首家中医肿瘤学教研室,率先开办全国首个中医肿瘤本科方向班;开设院际学术交流会,为学生提供前沿进展与师生互动的学习平台。近10余年,林丽珠教授先后培养博士后10余名,博士研究生60余名,硕士研究生76名,本科生400余名,进修医护300余名,并荣获“我心目中的好老师”“广东省教学名师”称号。

作为医者,她致力于为病人寻找最佳治疗策略,多年聚力中晚期恶性肿瘤中西医结合临床和基础研究,主持中医药与新药研发项目近80项;填补了国内外中医药标准化诊疗肿瘤的空白;制订中医肿瘤学行业标准并在全国推广应用;多次参加各种国际会议推动中医肿瘤学走向世界。出版防癌治癌科普书籍15册,200万字,发表科普文章1000篇。荣获2018年度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先后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中国好医生”“公益先锋人物”等,共获国家、省级荣誉17个。2024年3月又被命名为第九批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和第十批广东省岗位学雷锋标兵。

(作者单位:广中医一院)

放大 缩小 默认
投稿邮箱:gdjk#szb#vip.163.com
本网站由广东卫生健康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ICP备案号:粤ICP备2022057423号-1

友情链接:广东省卫生健康委政务服务中心  全国12320卫生热线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健康广东

读者留言

看不清,换一张图片 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