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深化医改成效明显
百姓健康获得感持续增强
本委讯 改革创新,是卫生健康事业向纵深发展的不竭动力。去年以来,广东深化医改成效明显,科学有序的分级诊疗秩序进一步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明显提升,一批改革创新典型经验走在全国前列,人民群众改革获得感持续增强。
广东已构建形成“国家医学中心—省级区域医疗中心—高水平医院—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梯次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格局。全省市域、县域内住院率分别保持在95%、85%左右,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实施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三年工程、启动新一轮强基层五年计划等一揽子举措,全省县级综合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基本标准符合率排名全国第一,达到国家基本标准的乡镇卫生院增至1215家,达到国家推荐标准的增至537家,1.9万家村卫生站基本实现规范化建设全覆盖。
全省居民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9.31岁,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下降到9.40/10万、2.27‰,居民主要健康指标基本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港澳药械通”定点医院扩至珠三角19家医院
广东高位推进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实施“八大行动”,推动一批重大项目落地启动;创新性以新发展理念“五大维度”构建32项指标,发布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指数(HDI)并开展试评价;持续完善医改政策配套。
围绕强基层、促均衡,实施新一轮基层卫生健康服务能力提升五年(2023—2027年)行动计划,出台加强村级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十条措施”。印发支持粤东地区加快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行动方案,制定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提质、推动区域均衡布局行动方案。
为打造医学高地,出台20条政策清单全力支持国家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新增3家医院入选第五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完成第一期30家高水平医院整体绩效评价,持续建设5家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广州、深圳、珠海获批国家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试点城市。新增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3个,布局建设省级重点专科项目147个。
全国首创并推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一类保障、二类管理”改革,持续释放发展活力;推进“县招县管镇用”,促进人才柔性流动;遴选确定12个省级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以点带面,总结推广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做法。
加快健康湾区建设,“港澳药械通”定点医院覆盖珠三角6个地市14家三级医院、5家二级医院,进口使用港澳药械增至58种,获批数量达到1.53万余盒,惠及4000多名临床急需的内地和港澳患者。
多地探索公立医院编制周转制
全省强化党建引领,坚持公立医院党建工作联席会议机制,有力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深化人事与薪酬制度改革,推动省属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有序衔接。深化基层职称制度改革,全面实行执业医师服务基层制度。深圳、清远、揭阳等探索公立医院编制周转制度,潮州实行公立医院“员额制”管理,汕头探索构建“潮医智库”支持机制。完善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调整触发机制,所有地市均完成年度调价评估。优化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管理,将口腔种植类200多个项目优化整合为15项。
在医疗保障方面,健全多元化医保支付方式。实现按病组/病种分值付费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全省实际付费。培育新增肇庆德庆县医共体作为总额付费改革试点。将中医优势住院病种、中医日间病房病种等纳入本地病种分值库,制定中医院内制剂“岭南名方”优先纳入医保药品目录等六方面支持政策。推进康复医疗服务医保支付方式改革,遴选脑梗死、脑出血、脑肿瘤等5大类康复病种测算按床日付费支付标准。
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提高至每人每年640元。完善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政策,职工医保普通门诊统筹实际支付比例超过50%。持续做好门诊大病、慢性病保障,门诊特定病种实际支付比例逾70%。出台医疗救助办法,合理调整救助标准,累计支出医疗救助资金28亿元。支持参保患者医保、商保“一站式”同步结算。
建立健全谈判药品“双通道”管理及单独支付保障机制。截至去年10月,“国谈药”累计报销超过1419万人次,报销金额约65亿元。打造基于医保码的移动支付体系,广东医保码激活人数超9138.8万人,全省三级、二级定点医疗机构接入率达到95%以上,居全国前列。
在医药领域,有序推进国家集采八批333个药品以及脊柱、种植牙等三类国家高值医用耗材中选结果在全省落地实施,累计完成500多个药品和10余类耗材集采,采购品种数量、规模等均走在全国前列,药品平均降38.5%,耗材平均降63.7%。落实国家集采药品结余留用政策,拨付国家前五批集采药品医保资金结余奖励金额16.5亿元。同时,加大药品监测保障,加强短缺药品协同监测预警和分级应对。
推动提升县级疾控中心核心能力
为筑牢公共卫生体系,广东加快疾控体系改革与核心能力建设。单独组建省疾控局,21个地市、122个县(市、区)在同级卫生健康部门加挂成立疾控局,省疾控中心加挂省预防医学科学院牌子。实施省级区域公共卫生建设方案(2023—2025年),布局建设6家省级区域公共卫生中心。印发县级疾控中心核心能力提升行动方案,推动提升疾病监测、流调应急处置、实验室检测等核心能力。推进应急救治与生物安全能力建设。推进承担疫情重点救治任务医院能力建设项目,25家市级综合医院或传染病专科医院完成11371张救治床位和2981张可转换ICU床位配置。
优质的服务体系离不开医防融合。广东出台公立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职责清单,推动公卫科室标准化建设。完善疾控中心首席专家制,遴选聘任15个领域首席专家20名。开展第三片区华南六省职业卫生分级分类监督执法试点。27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提标至每人每年89元,覆盖1.26亿常住人口。在河源等7个地市组织开展“三高共管”试点,探索医防融合新模式。佛山顺德探索建设健康共同体,实施医防、医育、医校、医企、医养“五融合”工程。
在全生命周期服务方面,制定18条支持家庭生育措施,完成“出生一件事”集成化办理测试。全省各类托育机构增至8000余家、提供托位50余万个。研发上线省智慧托育信息系统,打造“1+3+N”托育大数据应用平台。升级普惠妇幼健康保障,实施消除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行动计划,成为全国第一批消除“艾梅乙”母婴传播省份。
为应对老龄化健康挑战,广东持续推进“智慧助老行动”“银龄安康行动”,推广佛山“家门口医养结合”和江门“两院一体”的医养结合模式,安排资金支持108个医养结合项目,4个区、4家医养结合机构入选全国第一批医养结合示范县(区)和示范机构。全省65岁以上老年人医养结合服务率达49%。
(粤卫信)
栏目:聚焦深化医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