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成立帕金森病诊疗融合病房
一站式服务让患者少走弯路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神经外科医疗团队进行脑深部电刺激手术
广州讯 帕金森病是一种中老年人常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我国目前有多达200多万名帕金森患者。在传统的帕金森病诊疗模式中,患者往往要穿梭于不同的科室间进行问诊、治疗,这给行动受限的帕金森病患者带来很多不便。为方便患者抗“帕”,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神经科和神经外科强强联合,成立帕金森病诊疗融合病房,建立统一的帕金森病诊疗团队,一站式为帕金森患者提供全方位医疗服务。
降低诊疗费用 提升就医体验
帕金森病诊疗融合病房的最大特点就是“便民”,设备集中、流程简化。神经科主任医师梁嫣然介绍,该病房的模式实现了神经内科医生和神经外科医生在同一空间协同工作,为帕金森患者提供更全面、更精准、更个性化的诊疗方案,满足患者的多样化需求。同时避免了帕金森患者在不同科室之间转诊,减少重复检查和治疗以及患者等待时间和焦虑情绪,大大降低诊疗费用,提升就医体验。
帕金森病主要表现为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和姿势障碍等运动障碍症状。早期药物治疗有较好的疗效,但随着病情的进展,药物治疗效果变差,并出现药物的副作用。这部分中晚期帕金森患者迫切需要更为有效的治疗。如何让中晚期帕金森患者“逆天改命”?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潘琪称,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疗法就是抗“帕”利器。
在帕金森病诊疗融合病房中,团队成员会为患者量身定制脑深部电刺激治疗方案,如准确的术前评估与诊断、精准的手术定位及操作、持续有效的术后程控和药物调整、合理的心理辅导与康复治疗、专业的护理团队等。
精准植入“大脑起搏器” 让患者不再惧“帕”
脑深部电刺激疗法(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所采用的治疗设备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大脑起搏器”,该治疗方法是借助立体定向手术,将刺激电极植入患者脑深部特定的神经核团,通过刺激发生器产生电脉冲对核团进行慢性电刺激,从而达到消除或改善患者症状的目的,能明显改善帕金森患者的运动障碍症状,极大地提高帕金森患者的生活质量。
脑深部电刺激治疗是如何开展的呢?潘琪表示,主要分为四个步骤:一是全面评估,由医生对患者帕金森病情进行充分评估、了解。二是术前固定头架并进行MRI、CT检查。三是进行手术,患者在局部麻醉下植入电极并测试治疗效果,在全麻下植入延长导线和脉冲发生器。四是术后开机,设置刺激参数,进行治疗。随着病情变化,专家会进一步优化参数设置,保持长期有效治疗。
据悉,目前全球已有超过数十万人接受脑深部电刺激治疗法,能明显改善帕金森患者的震颤、肌强直和运动迟缓等运动障碍症状,多数患者在手术后能够减少服用抗帕金森病药物。该手术的创伤小,出血量少,手术风险相对较小,术后康复快,绝大多数老年患者能够耐受手术,且能随着病情变化对刺激参数进行调节优化,外观基本看不出来,对日常生活几乎无不良影响。
(刘文琴 黄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