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预检分诊 让急诊不“挤诊”
有的患者不舒服,白天坚持上班,下班后才抽空到医院看病;有的患者伤口要换药,不想在门诊排队等太久,于是来到急诊;有的患者因门诊号挂满了,转道来急诊开口服药。医院不能将患者拒之门外,急诊便承担了一部分门诊的功能。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在急诊患者中,真正的急危重症患者占比约20%,其余约80%均是普通患者,这是误将急诊当“快诊”的做法。了解急诊预检分诊,有序就医,把急诊的有限资源留给真正需要的人。
急诊预检分诊 快速分级分流
急诊预检分诊是指对急诊患者进行快速评估,根据其急危重症程度进行优先顺序的分级与分流。患者到达急诊后,分诊护士会对急诊患者的生命体征、症状和体征进行快速评估,根据急危重症程度进行分级分区。安全有效的急诊预检分诊可准确识别急危重症患者,确保患者安全。
大家或许对分诊这个词不太熟悉,但它在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等医疗体系相对成熟的国家已经广泛使用,并且已经有公认的急诊患者病情分级标准。2018年,我国也发布了《急诊预检分诊专家共识》,将急诊患者分为四级。
Ⅰ级为急危患者,需立即得到救治。急危患者是指正在或即将发生生命威胁或病情恶化,需要立即进行积极干预。
Ⅱ级为急重患者,往往评估与救治同时进行。急重患者是指病情危重或迅速恶化,如不能进行即刻治疗,则危及生命或造成严重的器官功能衰竭;或在短时间内进行治疗,也可能对预后产生重大影响。
Ⅲ级为急症患者,需要在短时间内得到救治。急症患者存在潜在的生命威胁,如短时间内不进行干预,病情可能进展至威胁生命或产生十分不利的结局。
Ⅳ级为亚急症或非急症患者。亚急症患者存在潜在的严重性,此级别患者到达急诊一段时间内如未给予治疗,患者情况可能会恶化,出现不利的结局、症状加重及持续时间延长。非急症患者具有慢性或非常轻微的症状,即便等待较长时间再进行治疗也不会对结局产生较大影响。
急诊分诊流程 高效安全就诊
急诊预检分诊流程应本着患者就诊的安全性及人性化进行设计,首先要根据患者病情充分评估、准确确定级别,并做到与患者或家属有效沟通、与医生和护士无缝衔接,同时动态评估,保证患者及时安全就诊。
那么,去急诊就诊的患者需要做什么?
1.到急诊预检分诊台,配合护士分诊。急诊分诊护士会对每一位急诊患者测量生命体征(体温、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和病情评估,根据综合评估的结果,给予相应的级别和就诊的区域。
2.候诊过程中发现症状加重,及时提出。分诊只是针对患者刚来急诊时的病情评估,但病情瞬息万变。患者在候诊过程中,如感觉症状加重,要及时向分诊护士提出,分诊护士会再次评估病情,进行再次分诊。
3.理解“危重患者后到先看”。在急诊实行分诊后,不少患者可能会遇到在排队等候就诊期间,有危重患者优先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分级较低的急诊患者等候就诊的时间可能会延长,应予以理解。
4.非急症者考虑门诊就诊。如果患者到急诊就诊是因开药、更换尿管或胃管、复诊、伤口换药等非急症,建议正常时间段到门诊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