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市曲江区探索医共体改革新路径
跑出医共体发展新速度
韶关讯 “之前要去城区做手术,跑上跑下很不方便。现在在镇上的卫生院就能做手术,医生也是总院的专家,不仅方便,医药费还能报销90%!”来自韶关市曲江区樟市镇的付女士对“家门口”的医疗服务赞不绝口。
付女士于一年半前,因右肱骨外科颈骨折在曲江区医共体总院骨外科进行了右肱骨外科颈内固定术,现需取出内固定装置。曲江区医共体总院樟市镇分院的骨外科团队在第一时间就为她确定了治疗方案,并于入院当天成功实施了内固定取出术,术后付女士恢复良好,现已出院。
近年来,曲江区将医共体建设作为全面深化改革民生领域重要内容,着力构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区、镇、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曲江区医共体建设改革以来,根据“一院一策”,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聚焦患者需求,深入实施“一对一”医疗帮扶,让群众能够足不出乡镇,就能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有效缓解了村镇群众“看病难、看病远”的问题。
高位推动 构建医共体治理新体系
曲江区成立以区委主要领导挂帅的医共体管理委员会和区政府主要领导任主任的医共体理事会,建立健全医共体管理委员会决策流程和议事机制,研究解决医共体改革“三重一大”事项,充分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领导核心作用,建立起科学高效、权责清晰的医共体综合治理体系。
该区与中国人民大学卫生政策研究与评价中心合作共建现代化医共体高质量发展研究实验基地,全力推动医共体改革创新发展。同时,将医共体建设纳入全区表彰奖励项目,激励相关单位和个人全力推进卫生健康工作,形成政府主导、专家助力、卫健牵头、部门联合的良好局面。
创新赋能 激发医共体改革新动力
曲江区创新运行管理机制,在全市率先完成医共体内唯一法定代表人改革,由医共体总院院长兼任各成员单位法定代表人,并将各成员单位的管理、经营、人事、分配权及分院负责人任命权下放到总院,实现医共体内行政、人员、财务、质量、药械、信息、绩效管理“七统一”,切实提升医共体运行管理效率。
该区创新人事薪酬改革,实施医共体编制、岗位、资金一体化管理,实行人才“县招县管镇用”和基层“公益一类财政供给、公益二类绩效管理”。落实医共体总院院长年薪制和目标管理责任制绩效考评,建立健全以岗位为基础、绩效为核心的“工分制”绩效考核体系,实现医务人员按岗聘用、合理流动、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基层医务人员薪酬水平略高于区级医院同级人员,破解了基层医疗卫生人才“能力不强,待遇不高,活力不足”的困境。
此外,该区创新利益共享机制,印发《韶关市曲江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利益共享激励机制实施办法》,由区级医院与基层分院共享分配医共体内双向转诊、下沉帮扶、远程医疗等方面产生的增量收益,推动形成区镇两级互帮互助、共谋发展的良好氛围。
资源共享 帮扶带动基层分院发展
曲江区医共体总院“一院一策”帮扶带动基层分院发展,通过联合门诊、联合病房将部分手术和康复治疗下放到基层,打通病人上下转诊绿色通道,形成“小病在基层、大病去医院、康复回社区”的良性就医格局。该区建成64间公建规范化村卫生站作为基层分院的延伸机构,由基层分院执行院长担任村卫生站法定代表人,实行镇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不断提升村卫生站业务规范、技术流程和医疗质量水平,充分发挥乡村医生健康“守门人”作用,农村医疗服务能力快速提高。
曲江区建立医共体远程影像、远程会诊、远程心电、检验、消毒供应等资源共享中心,实现区级医院医生对基层患者的远程诊疗和协同管理,形成了“基层检查、上级诊断、区域互认”的“互联网+”服务新模式。加快推进医共体信息平台建设,着力打造集医疗服务、公共卫生、健康管护、医院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信息“高速公路”,为患者提供“少跑路、少花钱、看好病”的全流程便捷服务,切实守护群众健康,增进人民福祉。
(赖婧文 陈润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