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卫生健康电子报

广东卫生健康要闻 粤成为全国首批消除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省份 十部门:健全血吸虫病监测预警体系 粤扩大艾滋病监测检测覆盖面 推动老年医学科规范化建设 确保年度重点工作落实落地 图片新闻 10年与“艾”同行 推动青少年防艾教育走深走实

当前版:第1版:要闻
PDF原版下载
要闻
01

广州首个艾滋病“一站式”服务中心:

10年与“艾”同行

朱琳 刘琪莎

本委讯 11月29日,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感染病中心的艾滋病“一站式”服务中心,就诊患者来来往往,候诊、检测、咨询,没有明显的紧张情绪、回避神情。除了因接近“12·1”世界艾滋病日,科室宣传屏展示出醒目的主题海报,以及墙上张贴的艾滋病防治知识,一般人很难感受到这里与其他科室有什么不同。

然而,就在这里,累计随访2.4万HIV(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成功率98.6%。

也是在这,约10年前成立广州市首个艾滋病“一站式”服务中心,将艾滋病防、管、治、关爱区域集中在一起,形成艾滋病诊疗的一体化服务链。通过规范与优化流程,改善HIV感染者就医体验,近年患者满意度极大提高,达到99.6%。

发现阳性到上药治疗的时间大大缩短

“以前患者来医院就诊,要经过很多周转。现在在‘一站式’服务中心,筛查发现HIV阳性的患者,可直接进行治疗。从发现阳性到上药治疗的时间明显缩短,以前平均要大约30天,现在低于15天。这样患者能够尽早接受抗病毒治疗,病情得到更及时的控制,传播风险极大降低。”感染病中心主任李凌华说。

为了让患者少跑路、就诊更舒适,“一站式”服务中心独立设置药物预防门诊、HIV咨询室、诊室、采血室、药房、收费窗、个案管理室、超声室、影像中心、纤维支气管镜室等业务区域和公共候诊区域,可一站式闭环完成HIV药物阻断、自愿咨询、筛查、确证、阳性告知、阳性转介、上药前心理辅导、药物治疗和随访、个案管理、流调等服务。

一体化服务链也有利于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针对性调整治疗方案,减少患者因为用药出现不适而放弃治疗的情况。

李凌华记得,她曾接诊过一位接受抗病毒治疗不久的患者,复诊时检测发现血小板明显降低。由于有完善的一体化服务链,医院及时发现情况,马上联系患者回院进一步检查、治疗,经过多学科诊治,患者血小板很快恢复正常。

李凌华表示,随着医学进步和创新药物出现,患者使用的药物效果更强,安全性和耐受性更好,服用更加方便,不仅极大提高HIV病毒载量抑制“达标率”(治疗后血里HIV病毒载量低于50拷贝/毫升),而且患者更容易接受和长期使用。

值得注意的是,患者切忌自行在网上购买抗病毒药物和HIV预防阻断药,一定要到专业机构就诊,进行相关评估后遵医嘱用药,否则可能出现肝肾损害、血脂异常等副作用而浑然不知,引发身体损伤,也可能因为不正规使用药物导致耐药问题。

老患者回院吃午餐,像是回家团圆

“12·1”世界艾滋病日即将到来,李凌华又开始跟团队成员商量例牌的医患共进午餐活动。

“每年的‘12·1’和‘5·26’国际艾滋病反歧视午餐日,我们都会组织医护跟患者一起共进午餐的活动。当天还会准备早餐、小礼品派发给前来就诊的患者。”李凌华说,一般有100多位患者参与,甚至有几位老患者会特意在那天回来跟大家吃午餐,像是回家团圆似的。

感染病中心将“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贯穿于各环节,不断实现医疗服务人性化。完善多学科诊疗(MDT)制度,设置MDT门诊,为患者提供覆盖内科、外科、药学部、细菌室等科室的诊疗服务。患者挂一个号就可以看多个专家,解决疑难复杂疾病。同时,为患者开设中医、外科、妇产科等专科服务,实现“患者不动,医师动”,为患者提供便利。

在智慧化方面,该中心利用医院和科室微信公众号,为患者提供“一站式”服务信息和科普资讯。通过数据库联网、远程医疗、移动护理、互联网医院等数字化“武器”, 助力“一站式”服务高效、快速完成。

(朱琳 刘琪莎)

放大 缩小 默认
投稿邮箱:gdjk#szb#vip.163.com
本网站由广东卫生健康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ICP备案号:粤ICP备2022057423号-1

友情链接:广东省卫生健康委政务服务中心  全国12320卫生热线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健康广东

读者留言

看不清,换一张图片 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