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卫生健康电子报

广东卫生健康科普 莫让高血糖成健康路上的绊脚石 正确挑选酸奶 喝出肠胃健康 血压跟着气温变  如何才能稳住血压? 远离慢阻肺 预防是关键 广东省健康自媒体联盟排行榜

当前版:第4版:科普
PDF原版下载
科普
04

血压跟着气温变 如何才能稳住血压?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技科 谢慧文

秋冬季节温度忽高忽低,容易引起高血压患者血压的波动,对健康会造成一定影响。多组大样本数据显示,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收缩压每增加10mmHg,其心血管病的死亡概率就会增加21%;冬季与夏季相比,心血管病的死亡风险高出41%。冬季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大多与血压的骤然波动有关,因此,老年高血压患者一定要密切关注秋冬季节的血压,保持血压平稳,防止血压过度波动。

秋冬季为何血压会飙升

血管也有“热胀冷缩”的特性。秋冬季,气温下降,当受到寒冷刺激时,人体交感神经系统被激活,兴奋性亢进,血管收缩,导致外周血管阻力增加,血压便会升高。

其次,当处于寒冷环境,人体会增加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基础代谢,以达到维持体温的目的。去甲肾上腺素维持体温的同时,血管也会随之收缩,导致血压升高。

此外,秋冬季出汗少,钠离子排出相应减少,血压也会随之升高。

稳住血压 记住这5点

那么,秋冬季应该如何更好地管理血压呢?

1.定期监测血压。到了秋冬季,建议高血压患者每日在早晚两个时间段测量血压。每次测量应在坐位休息5分钟后,测量2~3次,间隔1分钟,记录并取多次测量平均值为当次血压值。通常,早上血压测量应于起床后1小时内、服用降压药前、餐前和剧烈活动前进行。晚间血压测量于晚饭后、睡觉前进行。不论早晚,测量血压前均应注意排空膀胱,并记录起床、睡觉、三餐及服药时间。

2.遵医嘱服药。秋冬季血压容易波动,高血压患者要遵医嘱服用降压药物,并做好家庭血压监测。早晨,人体的交感神经活性增强,血压也会升高,患者的血压会出现一次增高的过程,即血压晨峰。如果血压较高,建议患者早上起床后就服用降压药物,将晨峰降低。但也有部分老年人的血压高峰出现在夜间,必要时可把服药时间改为傍晚或晚餐后2小时。当血压降至正常后不能马上停药,应减到最小有效量并长期维持。需要注意的是,对于降血压的药量,应该根据患者自身的个体差异进行有效调整。这个变化需要专业临床医师进行调整,自己不要擅作主张,随便更换药物或调整药量。

3.均衡营养,清淡饮食。 入秋后,很多人借着“贴秋膘”的名义开始肆意地大吃大喝,摄入大量肉类食品。但这种饮食很容易造成血脂、血液黏稠度在短时间内增加,诱发急性脑梗塞等疾病。因此,秋冬季进补一定要根据个人的体质进行,平衡膳食,清淡饮食。建议高血压患者在日常饮食中多摄入蔬菜、水果和低脂乳制品,以及有限量的全谷物、鱼、家禽和坚果。这种低钠含量的饮食,能够较好地控制高血压。此外,患者还应注意适量饮水,以降低血液黏稠度。注意保持大便的通畅。

4.注意保暖,适当运动。秋冬季早晚温差较大,高血压患者在锻炼时应有适宜的“温度缓冲”。外出活动时要注意添加衣服,尤其要重视手部、头部、面部的保暖,宜戴口罩、手套和帽子,尽量避免长时间暴露于寒冷的室外天气,增加高血压病发的风险。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清晨进行晨练特别是剧烈运动,会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因此,高血压患者最好选择在下午或傍晚,风微日暖时的气候条件下进行中等强度的锻炼。运动量以不过度增大心率,运动后自我感觉良好为宜。如果运动中出现胸闷、气短、咳嗽、胸痛等症状,应立即停止运动,尽早就医,以免发生危险。

5.戒酒以减少血管损伤。秋冬季气温降低,有些人选择喝酒来暖身,但喝酒会加重心脏的负担,甚至对血管造成刺激。对于本身就有血液循环障碍的高血压患者,酒精刺激有可能诱发血压失控,甚至继发心脑血管出血或梗塞。此外,饮酒还可对抗药物的降压作用,使血压不易控制。

放大 缩小 默认
投稿邮箱:gdjk#szb#vip.163.com
本网站由广东卫生健康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ICP备案号:粤ICP备2022057423号-1

友情链接:广东省卫生健康委政务服务中心  全国12320卫生热线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健康广东

读者留言

看不清,换一张图片 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