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卫生健康电子报

广东卫生健康科普 莫让高血糖成健康路上的绊脚石 正确挑选酸奶 喝出肠胃健康 血压跟着气温变  如何才能稳住血压? 远离慢阻肺 预防是关键 广东省健康自媒体联盟排行榜

当前版:第4版:科普
PDF原版下载
科普
04

莫让高血糖成健康路上的绊脚石

江门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 冯颖瑜

每年的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近30多年来,我国糖尿病患病率显著增加。最新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人群糖尿病的患病率为11.2%,也就是说9个成年人当中就有1个患有糖尿病。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糖尿病患病率更是接近或超过20%。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物质生活的丰富,糖尿病发病年轻化趋势明显,现在30~40岁就诊的初发糖尿病患者日益增多。流行病学调查显示,20多岁人群糖尿病患病率高达2.39%,比10年前增长了7倍。

那么,哪些人更容易患上糖尿病?患上糖尿病后该如何应对呢?

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

糖尿病是一种由于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所引起血糖水平升高的慢性代谢性疾病。通俗来讲,是体内处理血糖的通路发生了问题,使得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等营养物质不能被正常代谢,从而导致了血糖升高,达到一定标准,就是糖尿病。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会导致心脏、血管、眼睛、肾脏和神经受到严重损害。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是具有糖尿病的症状,主要是三多一少的症状,即: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以及随机血糖≥11.1mmol/L,或空腹血糖≥7.0mmol/L,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小时后的血糖≥11.1mmol/L,或糖化血红蛋白≥6.5%。符合这些条件的人考虑糖尿病的诊断。

这些人群更易患上

成年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包括:有糖尿病前期史者,即糖耐量受损、空腹血糖受损或两者同时存在;身体质量指数(BMI)在24kg/m2及以上的超重者或肥胖者,以及中心型肥胖者(男性腰围在90cm及以上,女性腰围在85cm及以上);长期久坐不动者;一级亲属中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者;有妊娠期糖尿病史的妇女;合并高血压、血脂异常、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或伴有与胰岛素抵抗相关的临床状态(如黑棘皮征等)的患者;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长期接受抗精神病药物和(或)抗抑郁药物治疗和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患者。

如有上述高危因素的人,应尽早到医院进行糖尿病筛查。

糖尿病管理的“五架马车”

早筛查、早诊断、早干预是糖尿病的防治要点。而推迟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是糖尿病治疗的终极目标。

早期糖尿病可能没有出现任何症状,往往都是通过体检发现的。一些血糖较高的患者,会出现口干、多饮、多尿、消瘦等“三多一少”的症状,而很多带着明显症状来就诊的患者,往往是已经出现了相关并发症。因此,要进行早期筛查与诊断。对于有糖尿病高危因素的患者,要尽早到医院进行糖尿病的筛查。一旦确诊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及早采取综合措施干预,全面控制血糖及其他代谢指标,防治并发症。

在确诊为糖尿病后,患者要保持乐观的心态,定期随诊,加强自我管理。落实糖尿病管理的“五架马车”,即:糖尿病教育、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血糖监测。

糖尿病教育:通过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放松心态。正确认识高血糖、低血糖表现,并掌握处理措施。

饮食治疗:注重膳食营养,保证营养均衡。合理控制总热量,保证充足的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以及适量优质蛋白质的摄入,控制脂肪、胆固醇摄入量,保持清淡饮食。根据总热量设计每日食谱,注意进餐顺序,放慢吃饭速度,少食多餐。

运动治疗:日常生活中保持科学合理的运动,可以改善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能量消耗、加速糖类代谢、改善胰岛素抵抗等情况。建议每周至少有5天,每天半小时以上的中等强度运动,可选择快走、慢跑、骑车、跳舞等运动。要遵循个体化以及从轻到重循序渐进、长期坚持的原则,避免在肢体运动时注射胰岛素。糖尿病患者要遵守合适的运动促进健康指导方法并及时作出必要的调整。患者血糖控制极差且伴有急性并发症或严重慢性并发症时,不宜采取运动疗法。

药物治疗: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的降糖方案,一旦口服药物无法把血糖控制达标,不要拒绝胰岛素等注射类药物。

血糖监测:定期监测血糖可以使糖尿病患者准确了解血糖的变化情况,不仅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和管理,还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对于血糖控制较稳定的患者,可以每周选1~2天进行监测,每天监测2~4次;对于近期血糖控制不佳、波动大,或病情较重的患者,最好保证每周4~7天的全天血糖监测,每天监测4~7次血糖,直至血糖稳定;对于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应该更为积极地监测不同时间段的血糖,并提供较完整的血糖谱给医生,以便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放大 缩小 默认
投稿邮箱:gdjk#szb#vip.163.com
本网站由广东卫生健康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ICP备案号:粤ICP备2022057423号-1

友情链接:广东省卫生健康委政务服务中心  全国12320卫生热线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健康广东

读者留言

看不清,换一张图片 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