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卫生健康电子报

广东卫生健康综合 32万字再现“明月他乡” 患者“定心丸” 团队“主心骨” 医生一条朋友圈让人泪目 大塘镇:“地毯式”入户随访保障老人健康

当前版:第3版:综合
PDF原版下载
综合
03

患者“定心丸” 团队“主心骨”

——记第10批援加纳中国医疗队(广东)队长、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主任医师庄少惠

撰文 朱琳 通讯员 徐晓容

▲庄少惠为患者实施麻醉

▲庄少惠照顾儿童患者

“在非洲工作生活的同胞,真的很不容易。那里缺少医生和适合的药物,加上疟疾、艾滋病等传染病高发,看病很不容易。他们有病多是扛着,靠运气过关。所以我们的到来,真的是解决他们看病难、看大病更难的大问题。他们总说,我们是他们的‘定心丸’。”近日,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汕大附一”)麻醉科主任医师、麻醉科主任庄少惠分享她和团队援加纳的故事时透露,回国一年多,医疗队仍然惦记着在加纳的患者,近期一位她帮助过的癌症患者也回到中国接受治疗,他们准备到广东省人民医院去看望一下。 2021年1月6日至2022年3月12日,庄少惠作为汕大附一整建制组建的第10批援加纳中国医疗队(广东)队长,带领10名队员总共完成1400多例手术,15个月里治疗新冠病人3000多例。他们在极其有限的医疗条件下,开创多项在加纳尚属首例的手术。中加友好医院将这支医疗队描述为“了不起的外科团队”,当地民众则用“ Saviour(救世主)”来形容这支队伍。

不放弃任何一个生命,保证每台手术平稳进行

加纳位于非洲西部,人口平均寿命仅为58岁。医疗队援助的是坐落于加纳首都阿克拉的中加友好医院。

该院常年人满为患。病人们多是慕名中国医生而来,这些整日穿梭在病房和手术室之间的中国面孔可谓他们的“定心丸”。

受当地医疗和经济条件限制,不少加纳患者的病情被延误,来到医院就诊的大多是疑难复杂或危重病例。66岁的赛思·莫伊是一名恶性胃巨大间质瘤患者,肿瘤直径大约21厘米,且位置邻近重要脏器。此前,莫伊已辗转阿克拉多家大型医院,均被当地医生以“手术风险太高”拒绝。

2021年4月,中国医疗队对患者进行全面会诊。庄少惠带领团队和加纳同行详细了解病情,针对手术制定了安全、精准的麻醉方案,保证病人能耐受手术、麻醉的干预。最后,团队决定立即为其实施肿瘤切除手术。

“这颗肿瘤的位置比较‘深’,国内外在临床上非常少见,在国内多年的专业训练让我们对这台手术还是非常有信心的。”医疗队队员、主刀的汕大附一外科主任医师杨填说,加上队长有多年丰富的麻醉经验,他特别放心,特别有安全感。作为一个外科医生来讲,要完成一台手术,除了自身的外科技术外,还要依赖优良的麻醉管理,共同协作才能保证手术的平稳进行,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手术历经3小时,终于顺利完成。“感谢中国医生给了我生的希望。”莫伊说。

“在这种高难度的手术中,中国医生最大程度减少了病人失血,他们精湛的技艺令人钦佩。”中加友好医院外科主任扎卡赖亚说,“有这群中国医生在,我们感到很安心。”

加纳热带疾病多发,时常断水断电更是考验着中国医疗队员们的应变能力和耐心。

“有时一天到底做了多少台手术,我都不记得了。只知道回到宿舍已经天黑,累得连喝水吃饭的力气都没有。”庄少惠说,“但想到病人渴望的眼神,我们第二天又会精神饱满地继续工作。”

手把手带教,让当地医生实实在在学到麻醉技术

中加友好医院在中国医生到来之前仅能独立完成一些简单妇产手术、普外手术,如剖宫产、疝修补术等。麻醉方面以单次腰麻为主,几乎无法开展全麻、硬外麻、神经阻滞等麻醉技术。限于麻醉水平,外科手术发展举步维艰。

“我在中加友好医院能用到的全麻药大多是我20多年前刚参加工作时的药物,很多是国内已经淘汰的。”庄少惠回忆道,一开始由于当地麻醉助理的配合不佳,她常常需要单人为全麻病人辅助呼吸长达1~2小时,因为在全身麻醉管理中,病人的呼吸关系到生命的安危。

“每次手术前,我都会事先把麻醉方案制定成中英文版本,列出每一步操作流程及注意要点,现场传授,让加纳的当地医生能够实实在在学到麻醉技术。”庄少惠说。

她针对性培养当地麻醉医生们的操作能力,传播包括促进患者快速康复的全麻联合神经阻滞技术、安全简便且适合远距离操作的可视化气管插管技术、可大大减轻术后病人伤口疼痛的神经阻滞技术,以及先进的危重患者麻醉管理技术和理念,推动受援医院的麻醉技术稳步提高,为外科手术发展保驾护航。

经过一段时间的传授和培训,由于有中国医生安全、有效、优质的麻醉技术,一些只有在高水平医院才能开展的大手术也在中加友好医院生根发芽。

庄少惠说,最感谢的是大后方的支持。

援非期间,她的父亲出现便血、眩晕等症状,被送到医院时已处于半昏迷状态,病情危重,急需用血。正好老人又是AB型Rh阴性血型,也就是人们俗称的“熊猫血”,属于稀有血型。为了解除庄少惠的后顾之忧,汕大附一的专家和护理团队全力救治庄少惠的父亲,同时一场全城寻找熊猫血的行动在汕头展开。最终老人转危为安。

“正是医院、志愿者,乃至整个社会,构筑起医疗队最坚强的后盾。我们才能放下心头负担,坚定信念,全力做好援非工作。”庄少惠感慨道。

(作者单位:省卫生健康宣教中心 汕大附一 )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栏目:援外有我

放大 缩小 默认
投稿邮箱:gdjk#szb#vip.163.com
本网站由广东卫生健康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ICP备案号:粤ICP备2022057423号-1

友情链接:广东省卫生健康委政务服务中心  全国12320卫生热线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健康广东

读者留言

看不清,换一张图片 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