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卫生健康电子报

广东卫生健康科普 类风湿关节炎不治恐致残 不要小看扁平足 健康隐患莫忽视 应对“开学综合征”有妙招 中药汤药易反胃 服用药时有讲究 广东省健康自媒体联盟排行榜

当前版:第4版:科普
PDF原版下载
科普
04

应对“开学综合征”有妙招

深圳市康宁医院门诊精神部 唐蕴

暑期转瞬即逝,新学期已经开始。在开学前或开学后的几周,甚至一两个月里,有部分学生会出现入学不适应的非器质性病态表现,如不想上学、不在状态,或者出现各种不良情绪导致学习效率低下等,这很可能是出现了“开学综合征”。

导致开学综合征的原因有多方面

“开学综合征”主要症状是情绪低落、无缘无故发脾气、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失眠等,有的还伴有头痛、胃痛、食欲不振等躯体不适症状。这种心理或生理上出现的反常现象,属于应激障碍,是由人们大脑潜意识里不愿意面对的、不接纳的、被压抑的、不愉快的一些负向情绪或者体验造成的。舒适自由的暑假生活与紧张有序的学习生活形成了强烈的反差,适应能力较差的学生一时难以转换,从而产生了焦虑、恐惧的情绪。

此外,“开学综合征”产生的原因还与学生面临的冲突与挑战有关。初一、高一新阶段,“适应不良”是最大挑战。对新学校的新鲜感与陌生感是同时而来的,学生需要在短时间里处理好因新环境带来的各种冲突与矛盾。而小学三、四年级以及初二、高二阶段,“动力不足”为最大的困难。这一阶段均是学习成绩分水岭期,学习任务与难度加重,导致学生学习动力不足,与低年级相比,家长和老师的关注也有所减少,这让他们容易感受到孤独与失落。初三、高三阶段,“心态不良”为最大的难点。在中、高考冲刺的一年,部分学生出现“学习高原期”,努力却无功导致挫败感,期望过大导致心理负担沉重,急功近利导致考试心态消极,情绪波动大导致学习效率低下。

不管处于哪个阶段的学生,一旦对未来感到压力过大无所适从,就会产生对上学的恐慌和焦虑。

从情绪、行动和人际三方面入手

如何克服开学焦虑,可以从情绪、行为和人际三方面入手,做好心理复位,为新学期新挑战做足准备。

情绪方面:首先要将消极情绪“正常化”,应该接纳现实,适应当下,避免沉浸在消极情绪和负性思维中。其次是觉察和接纳情绪,可以练习与自己对话,静下心来让身体去感觉情绪的流动,拿出小本,将自己的不安、害怕、忧虑、愤怒等负面情绪记录下来,并写下当下最困扰自己的问题;在头脑中思索回忆一个自己曾经成功解决问题的经历,通过回忆成功时的自信感受,激活自己的内在力量,告诉自己:我是一个有能力解决问题的人,一定可以度过当下的难关。然后是多方调节与管理,可以找个没人的地方大哭一场、怒吼几声;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转移注意力,如听音乐、大声唱歌、做运动等,这些都有助于大脑分泌“快乐激素”;深呼吸、冥想等放松训练也是让自己平静下来的好办法;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在心中想象开学之后最期待的一些事情以及各种场景,增强自己对开学的期待感。

行动方面:及时将假期“生物钟”拨至与上学作息一样的状态,适应学校生活节奏。对假期内的学习情况进行复盘和梳理,查漏补缺,总结经验或分析原因,为新学期制定一个合理的目标和计划。减少电子产品的使用频率,如网课结束或提交作业以后,实施断网;规定自己在写作业、吃饭、洗漱和睡前不看手机;为自己安排替代性的文娱活动,转移注意力。

人际方面:可以与朋友畅谈对新学期的期待,分享自己的目标与愿望,携手同行,增强信心;可以把自己面临的问题、压力与朋友交流;也可以和老师及家长谈一谈,请他们给予一些支持和帮助;当发现入学一个月后依然无法适应学校生活,持续出现情绪上的低落与焦虑、身体不适、注意力无法集中、睡眠困难等问题,上述方法都不能很好地缓解压力时,需尽快向学校心理中心或医院心理专科门诊寻求必要的心理帮助。

放大 缩小 默认
投稿邮箱:gdjk#szb#vip.163.com
本网站由广东卫生健康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ICP备案号:粤ICP备2022057423号-1

友情链接:广东省卫生健康委政务服务中心  全国12320卫生热线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健康广东

读者留言

看不清,换一张图片 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