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不治恐致残
不少中老年人一到天气变化时,就会遇到关节疼痛的问题,但常常不当回事,觉得吃点消炎止痛药就可以了。天气变化关节疼痛很可能是类风湿关节炎的征兆,如果长期没有得到规范、有效的治疗,严重者有致畸致残的风险。
是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类风湿关节炎是以侵蚀性、对称性多关节为主要表现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免疫紊乱,体内抗体错误识别,把自身组织当成外来抗原进行攻击,并形成免疫复合物和细胞因子,可累及全身大小关节和血管。
目前,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与环境因素,如细菌、病毒感染, 以及遗传易感性、免疫紊乱,如特异性免疫应答等有关。
类风湿关节炎好发于手、足小关节,如腕关节、掌指关节、腕掌关节、近端指间关节、足趾、膝关节、踝关节、髋关节,甚至可能累及脊椎关节,引起关节畸形。
类风湿关节炎起病比较缓慢,症状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出现,起初是感觉有点劳累不适,手部肿胀,关节活动不灵活,逐渐出现对称性关节疼痛等关节滑膜炎症状。
类风湿关节炎另外一个典型症状是晨僵,即早上起来时手指僵硬,活动明显受限,若是晨僵持续超过一个小时,则要尽早排查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发展到后期会出现掌指关节尺侧偏畸形等表现,最严重的情况是关节无法活动,完全丧失关节功能。
除了引起关节滑膜病变外,类风湿关节炎还会引起血管炎,影响末梢血液循环,严重时可能导致肢端坏死,各个脏器和神经系统受损。
五种情况需考虑外科手术治疗
对于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主要以个体化药物治疗为主。第一类是非甾体抗炎药,第二类是糖皮质激素,第三类是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第四类是生物制剂和小分子靶向药物。
药物治疗的关键是由医生经过谨慎评估,制定个体化药物治疗方案,患者遵照医嘱用药,才能够有效控制病情,最大程度恢复关节功能。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主任医师卢伟杰提醒,如果单纯的药物治疗无法控制病情,出现以下情况时,则建议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通过外科手术进行治疗:
一是有肌腱断裂或有断裂的危险;
二是有颈椎脱位、半脱位,伴有或不伴有神经系统症状;
三是有局部滑膜增生、关节破坏致功能障碍;
四是有严重畸形,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五是有持续不缓解的关节炎,局部滑膜严重增生者。
卢伟杰介绍,类风湿关节炎外科治疗手段主要集中在滑膜清理和人工关节置换术,前者是通过微创技术清理病变增厚的滑膜,缓解患者症状、减少软骨损害。后者是通过手术行髋、膝等人工关节置换,有效恢复下肢的负重力线,改善下肢运动功能和关节活动度。
除了上述两种常见的手术治疗手段外,外科手术治疗还包括软组织修复术,如修复断裂的肌腱,以及关节融合术。
数量众多的人工关节置换手术验证了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的效果,可以缓解患者的疼痛、纠正畸形。人工关节的存活率很高,可恢复关节活动度,效果比较显著。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大大提高,能够恢复轻体力劳动,比如做家务等。
当然,患者手术后还需要接受康复训练,包括肌肉力量训练、膝关节活动度训练,只有通过有效的训练,才能恢复到接近正常的水平。
卢伟杰表示,类风湿关节炎作为全身性疾病,外科手术治疗始终无法代替药物治疗,患者在术后依旧需要进行长期药物治疗,从而控制免疫功能紊乱的状态,达到临床缓解或低疾病活动度,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的生活水平。
(医学指导: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主任医师 卢伟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