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方式不当增加患癌风险
茶在我国有上千年的饮用历史。茶叶的主要成分是各类多酚以及生物碱、氨基酸、碳水化合物、叶绿素、多种微量元素等,尤其是绿茶中的天然营养成分对防衰老、防癌、杀菌、消炎具有特殊效果。但如果喝茶方式不当,反而可能致癌。
防癌但不等于治癌
茶叶防癌的作用与它所含的茶多酚类物质相关,其主要作用机理与茶多酚强抗氧化活性有关。活性氧(ROS)指机体内由氧组成并且性质活泼的物质。研究表明,ROS在体内外均可产生,过多ROS可能会引起基因突变、发生氧化应激干扰正常生命活动,细胞在长期反复的损伤修复过程中,不正常的异型性细胞会越来越多,最终导致癌症发生。换句话说,整体细胞健康取决于体内ROS的水平。由此可见,抗氧化活性这一特性或许是茶叶防癌的关键。
茶叶中的茶多酚在结合致癌物后能使其分解,由此抑制癌细胞生长和降低癌症风险。除了利用自身成分发挥防癌效果,茶叶还可能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力和抗氧化活性,进而增强对抗癌细胞的能力。加利福尼亚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绿茶的抗氧化成分能减缓免疫系统的炎症反应,从而减少癌细胞在体内的扩散。
然而,喝茶防癌不等于可以治疗癌症,日常防癌饮食与癌症临床治疗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相互替换将产生谬论,误导大众。
选茶和储存是关键
茶叶的防癌效果主要与所含茶多酚类物质有关,而这一物质会在发酵过程中被茶叶中的多酚氧化酶所氧化,导致其含量降低。所以茶叶防癌效果以不发酵或轻微发酵的绿茶或白茶类为佳;中度发酵制作的单枞、乌龙、铁观音等青茶类效果次之;红茶与黑茶类经重度发酵制作后,茶多酚含量较低,其防癌效果相应也降低。
同时,因为茶叶防癌作用与茶多酚强抗氧化活性相关,在温度高时更容易加快氧化损失,所以茶叶要密封、避光、低温储存。储存的茶叶如果出现异味、明显变色、变软和霉变,则要警惕茶叶变质,发霉变质的茶叶产生的黄曲霉素会致癌。
科学喝茶很重要
不科学的喝茶方式,如经常喝变质茶、喝烫茶、喝头泡茶、用茶垢积聚较多的茶具泡茶等,可能增加癌症的发病风险。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一项报告警告:饮用65℃以上的热饮,有增加食道癌的风险,并把超过65℃的热饮列入2A类致癌物名单,仅次于最高级1级(明确有致癌风险)。
我国食管癌流行具有显著地理分布差异。有关调查显示,喜饮功夫茶的潮汕地区是我国食管癌的六大高发地区之一,每年新发的食管癌患者已超过5000例。至此,饮食温度过高这一致癌因素开始渐渐显露。
一项针对超过5万人饮茶温度和食管癌间关联的大型研究显示,偏爱烫茶,且倒茶与喝茶的时间间隔小于2分钟的人,容易患食管癌;饮茶温度高于60℃且饮茶量大于700ml的人,患癌风险增加90%。动物实验表明,致癌机理与高温灼伤食管黏膜相关,受伤的黏膜一方面会暴露于管腔内致癌物下,另一方面会直接增生并修复,反复破坏和修复会增加复制出错的可能性,其中一些“出错”的细胞得到了不受控制的分裂能力,也就是常说的癌细胞。
茶叶中的茶多酚能通过抗氧化作用,来帮助人体清除过多的活性氧、分解人体内致癌物,但不合理的饮茶方式可能诱发癌症。因此日常生活中想喝茶防癌,需注意科学饮茶,同时不要误喝变质茶。
(医学指导: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疗科主任医师 郑荣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