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季节吃 龙眼正当季
北宋《图经本草》有言:“荔枝才过,龙眼即熟”。可见龙眼成熟刚好晚于荔枝,上市多在荔枝摘完之后,故又称为“荔奴”。有些龙眼品种成熟于农历八月,古代将八月称为“桂”,加上其果实呈圆形,因此,龙眼又被称为“桂圆”。
补益心脾 养血安神
龙眼的丰收季来临,新鲜的龙眼肉质爽滑鲜嫩,汁多甜蜜,口感极佳。到了秋冬之季,过季的鲜龙眼经晒干或烘干得到的龙眼肉又是一味传统中药。
《本草纲目》中记载“食品以荔枝为贵,而资益则龙眼为良”。可见龙眼是珍贵的滋补身体的食物。中医认为,龙眼肉性温、味甘,入心脾二经,具有补益心脾,养血安神的功效。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气血不足,心悸怔忡,健忘失眠,血虚萎黄等症。
补心。龙眼富含钾、铁等微量元素,有益于心脏。且龙眼肉味甘而补,性温善通,入心经而善充盈心血,有补心养心的作用。
补脾。龙眼肉入脾经而善补脾益胃,助脾健运。同样,胃口不好的人食用桂圆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食欲。
养血。龙眼含有丰富的铁元素。铁元素能够促进合成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缓解贫血的症状,使面色红润。适合气血不足的老年人、气血耗伤的产后妇女、营养不良引起的贫血者食用,尤其是有面色蜡黄、头发干枯、精神萎靡、容易疲劳等气血不足表现的人群。
安神。龙眼肉可用于治疗心脾虚损或气血不足所致的失眠、健忘、惊悸、眩晕等症,适合劳心费神者食用。
此外,龙眼肉还具有抑菌、抗氧化、抗衰老、抗肿瘤、增强免疫力、调节内分泌等多种生理功效。如龙眼肉含有一种类似于胶原蛋白的天然物质,被人体吸收利用后可改善皮肤弹性、持水力,并可与龙眼肉的抗氧化、抗衰老作用形成叠加效应,有独特的美容养颜功效。
吃龙眼不上火有妙招
因龙眼性温热,即使体质平和的人多吃也容易上火,对于热性体质或是阴虚火旺易上火的人,龙眼吃多了更是“火上添油”。那么应该怎么吃龙眼才不上火呢?
适量食用。龙眼肉性温助火、味甘助湿,吃龙眼的时候要注意适量,不宜过量食用。
辨体质。阴虚、阳盛和痰湿体质的人群少吃,发热、风热感冒、牙龈肿痛、大便秘结、口疮等患者不宜食用。
煲汤。建议釆用煲汤的方式食用桂圆,直接吃较容易上火。
搭配菊花茶、莲子百合等同食。配合性凉、性平食材共同食用,可减少因其温热之性所带来的不适,如桂圆百合莲子汤或吃桂圆时搭配一杯菊花茶。
及时漱口。龙眼糖分含量高,且易塞牙缝,残渣容易造成口腔内细菌滋生,引起炎症,表现为牙龈发炎。吃完后及时清理牙缝中的果肉残渣,清水漱口,也就不会那么容易“上火”了。
药膳推荐
桂圆红枣莲子汤
材料:桂圆8颗,红枣10颗,莲子20颗,银耳1朵,红糖15g。
做法:将桂圆肉、红枣、莲子、银耳洗净,放入锅中,加入清水,大火煮开后,小火炖煮30分钟。煮好后,加入红糖搅匀即可食用。
功效:补心脾,补气血,安神,治失眠、健忘、惊悸。适用于脾虚泄泻、虚肿。
龙眼鸡蛋汤
材料:龙眼肉15g,鸡蛋 2 个。
做法:龙眼肉加水煮约15分钟,然后打入鸡蛋,同锅共煮,蛋熟后,连汤一起服用。
功效:养血调经。适用于血虚所致的月经不调、经期推后、量少色淡以及产后血虚的调养。
桂圆茶
材料:桂圆肉15g。
做法:把桂圆肉洗净放入茶杯中,加入沸水,加盖焖一会儿,即可饮用。随冲随饮,随饮随添开水,最后吃桂圆肉。
功效:补益心脾、安神益智。适用于思虑过度、精神不振、失眠多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