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州筑牢乙肝早防早治网底
茂名讯 化州市按照骆抗先乙肝防治工作室慢性乙肝筛查、诊断、治疗和随访的管理模式,用一个月时间完成20-70岁居民(2002年国家开始实施乙肝疫苗计划免疫接种之前出生的人群)10万人的免费乙肝病毒感染筛查,并对感染者进行管理。这是化州市依托医防融合、四级联动,着力筑牢乙肝早防早治网底的一个缩影。
据悉,2020年6月,经广东省卫生健康委批准,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骆抗先乙肝防治工作室联合省疾控中心,在化州市同庆镇谢白村启动“人群慢性乙型肝炎现患筛查、治疗和随访项目”试点工作。经过一年半的努力,试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2022年1月,省卫生健康委将化州市确定为慢性乙肝早防早治示范区。
政府重视,快速扎实推进。化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慢性乙肝早防早治试点工作,将其纳入十大民生实事之一,制定《化州市慢性乙型肝炎早防早治示范区建设方案》,成立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下设专家组、宣传动员组、检验组、信息组、医疗随访组、流行病学调查组、物资保障组、绩效管理组、质量控制管理组等9大工作小组,明确各小组职责分工。组建筛查团队进村入户,镇村干部积极配合,原计划用三个月完成10万人筛查任务,结果只用一个月就完成。
明确路径,定期分析研究。化州市实行每周例会制度,及时共享信息,解决试剂缺乏、检验系统无法互通、人员不足、乙肝DNA检测未开展等问题。制定筛查流程,明确技术和管理路径。具体流程:首先指血筛查;其次对指血筛查阳性的,再静脉抽血送总医院统一检查;最后针对静脉血结果,由总医院感染中心进行分层次治疗和随访管理。还对30%筛查对象检测结果进行抽查,准确率达99%。
信息化赋能,助力筛查工作。化州市依托南方医院骆抗先工作室以及省级医院的筛查技术手段,研发出一套智能化信息化筛查APP小程序,对乙肝患者实现个体化的健康管理。目前,通过市医疗系统中有乙肝表面抗原数据的169141人分析,阳性19878人,阳性率11.76%,其中16%为肝癌中危患者、16%为高危患者,均纳入系统进行分层管理。
四级联动,提升治疗水平。化州市借助省级帮扶医院资源,将疾病防线前移并下沉基层,搭建与高风险人群风险分层相匹配的档案化管理、随访服务及绩效考核标准和管理体系,形成由“村卫生站+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县级人民医院+省级医院”四级联动模式,形成“初筛、接诊、指导、干预、转运”快速反应救治网络长效管理机制。建立以省级肝病专家为主要力量的肝病MDT团队,开展肝动脉栓塞、门体静脉分流、肝病损微波消融、高难度粒子植入、灌注化疗等共50人次。
加强宣传,抓好乙肝疫苗接种。通过进村入户宣传、街头派发宣传单、宣传车巡回宣传等传统宣传与新媒体宣传相结合的形式,多渠道落实乙肝科普宣传。医共体总医院的专家教授会同全市家庭医生公卫团队,挂驻化州市334个村卫生站,为群众义诊和宣传。建立334个村医健康群,常态化推送肝炎、肝硬化及肝癌等疾病健康宣教知识,引导群众主动参与慢性乙肝早防早治。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化州市共接种乙肝疫苗308149剂次,其中乙肝暴露儿童12小时免疫球蛋白接种率99.83%,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所生儿童首剂乙肝疫苗及时接种率达100%。
(黎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