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基层服务能力提质增效
广州讯 近年来,广州市黄埔区卫生健康局在品牌、改革和创新上下功夫、出实招,加速基层服务能力提质增效,奋力打造具有“黄埔特色”的基层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树品牌,展形象。推动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一中心一品牌一特色”项目创建活动,涌现一批特色明显,具有全国、省、市影响力的品牌项目。红山社卫中心被国家卫生健康委推选为全国医养结合典型经验及国家第二批老龄健康医养结合远程协同服务试点,云埔社卫中心为广州市中医“治未病”服务示范单位,夏港街社卫中心为广东省首个社区“智慧化高血压诊疗中心”(IHEC),联和第二社卫中心为全市首家居家腹膜透析治疗示范体系(CHAPD)项目基层站点。
推改革,促发展。进一步加强基层卫生综合改革,完善基层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突破限制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束缚,推动“公益一类财政供给 公益二类绩效管理”实施,破解绩效工资上限瓶颈,调动基层医务人员积极性,激发基层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推动医联体建设呈现多元化发展,组建两大城市医疗集团、形成跨区域合作的多专科联盟、打造区镇乡三级联动医共体,率先完成紧密型镇村一体化,推进侯凡凡、邓健、施永兴、陈俊琦、张保国、魏岳斌等各级专家团队下沉基层坐诊、帮带、指导。
求创新,务实效。以粤港澳大湾区深度融合发展为契机,与大湾区医疗集团合作构建内地首家“港澳居民健康服务中心”。该中心在“全科+专科”协作的基础上,与基层港式家庭医生工作室建立全科专科联盟,实现“黄埔特色”的双向转诊、远程诊疗体系。上半年,区域影像中心同质化开展远程阅片诊断886单,双向转诊系统接收上转患者51人。探索打造“穗港协作医疗融合的引领示范”“分级诊疗体系建设的改革样板”“商业医疗保险与健康管理结合的创新载体”。探索通过商业保险实现跨境医疗费用结算,尝试利用黄埔海关通关优势,针对特定港澳居民人群,打通绿色闭环用药通道,为内地居民、港澳居民、外籍人士提供优质的便民利民服务,提升其获得感、幸福感。
(湛湘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