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卫生健康电子报

广东卫生健康新闻 连山:山区看病不再难 精准无创再造生命通道 新丰探索“党建+卫生监督”模式 黄埔基层服务能力提质增效 番禺“四统筹”提升综合服务能力 微新闻 图片新闻

当前版:第2版:新闻
PDF原版下载
新闻
02

番禺“四统筹”提升综合服务能力

詹海燕

广州讯 近年来,广州市番禺区卫生健康局以党建统领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主线,立足“大卫生、大健康”,通过“四统筹”,有效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全面提升综合医疗服务水平。全区各类型医疗机构2022年门急诊总诊疗量1213.65万人次,与2021年度持平;户籍孕产妇死亡率为0,全人口孕产妇死亡率为3.85/10万,新生儿、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0.93‰、1.62‰、1.93‰,均优于国家、省、市标准。在省内率先建立区融媒体健康科普基地,将健康传播融入日常生活,辖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稳步提升,2022年达38.2%,提前8年实现健康广州行动2030年的目标值(37%)。各项指标均呈现出向上良好发展的趋势。

统筹医疗服务资源,均衡服务能力。区领导牵头主持研究公共卫生体系改革以及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发展难题,引导三级公立医院落实功能定位。全区共有医疗机构787间,相比2021年末增加66间。区中心医院医疗集团、何贤纪念医院医疗集团、区中医院医疗集团探索深化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内法人治理机制、人员一体化管理、财务一体化管理、薪酬制度改革。番禺区医疗卫生集团积极开拓社会资源,开展“银医合作”,通过信息化建设有效提高居民医疗覆盖面。

统筹重症救治网络,提升救治效率。医疗急救水平持续提高。创建中国心衰中心、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快速救治通道建设单位和创伤救治中心、心脏康复中心建设单位共5家,有效畅通急救通道,缩小急救“时差”。添置12辆负压救护车,首创便携B超和可视插管用于院前急救管理,建设急救手术绿色通道,危急手术患者平均停留时间缩短15%。目前,番禺区共有12家单位通过广东省胸痛中心验收,10家单位通过国家胸痛中心认证。其中省级标准版5家、省级基层版7家,国家级标准版5家、国家级基层版5家。2022年全年急诊PCI569例,平均门球时间59分钟,优于国家标准。共建成9个卒中中心,全年溶栓+血管内治疗合计707例。

统筹人才培养,优化梯队建设。全系统共有医务人员1.86万人,注册全科医生571人,正高级职称197人,副高级职称1068人;现有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107人;博士研究生46人,硕士893人;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2.05人,注册护士2.35人;每万人口全科医师2.03人、公共卫生人员7.94人;各医疗卫生机构共有床位6550张,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数2.32张。2015年以来,番禺区卫生健康局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共同组建教联体联盟,并于2019年12月设立番禺联盟急救培训基地。目前,借助国内“985”及“211”一流综合大学附属医院的医疗教学力量整体构建区域“智慧型‘3+1’医疗教学体系”(“3+1”指远程移动教学基地、师资规范化培养基地、三基三严培训基地和1个多维数据分析反馈辅助决策中心)日益健全。基地针对关键问题开展精准临床教学,以提升医务人员临床能力和保障医疗安全为目标的“三基”“三严”考核连续8年合格率在95%以上,年均成功心肺复苏超300人。全区医务人员急危重救治能力显著提升,心肺复苏抢救成功率连续6年超50%,医疗纠纷有效管控,且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急救师资,参加省、市急救比赛,多次获得一等奖。

统筹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就医环境。番禺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从基础建设、设备采购、人才培养、数字医疗等方面研究制定40余项重点建设内容,为未来5-10年番禺区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绘出了清晰的建设路线。其中,区内各项在建医疗卫生项目建设有序落实。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项目的前期工作正在稳步推进;区中心医院顺利完成儿科发热门诊及精神科门诊改造并顺利投入使用。何贤纪念医院医技楼、区中医院医疗大楼实现部分搬迁,区慢性病防治站门诊楼、康复楼装修改造工程和停车塔项目完工并投入使用,区健康管理中心旧改项目完成报批。省妇幼保健院传染病和消毒供应大楼建设用地问题逐步得到解决。此外,力争在全区的旧村改造项目中规划13块医疗用地,为当前医疗卫生设施的改善及今后10年医疗卫生设施的建设预留发展空间。

(詹海燕)

放大 缩小 默认
投稿邮箱:gdjk#szb#vip.163.com
本网站由广东卫生健康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ICP备案号:粤ICP备2022057423号-1

友情链接:广东省卫生健康委政务服务中心  全国12320卫生热线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健康广东

读者留言

看不清,换一张图片 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