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出行向随地吐痰说“不”
痰是呼吸道的分泌物,一口痰里可能有成千上万的病菌。流行性感冒、肺结核、麻疹等患者的痰液中的病原微生物,若被健康人吸入后会受到感染。随地吐痰的行为不仅不文明,还会危害公共卫生安全。
三种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后及侵入新的易感宿主前,在外界环境中所经历的全部过程,目前已知人传人的途径有以下3种。
1.直接传播。指患者或病原体携带者喷嚏、咳嗽、说话的飞沫、呼出气体等,通过近距离接触被他人直接吸入而导致感染,直接传播易发生在室内人员聚集的情况。
2.接触传播。指处在传染期的患者或病原体携带者的飞沫沉积在周围物体表面,他人的手部在接触污染的物体后,再次触摸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进而引起感染,如通过触摸门把手、扶梯传送带、握手等行为传播。
3.气溶胶传播。指含有病原体的飞沫混合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被吸入后导致感染。人在咳嗽、吐痰、打喷嚏过程中,从体内喷出来的飞沫有大有小,大颗粒的飞沫会直接沉降到地面,而一些小颗粒的飞沫会悬浮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气溶胶传播的距离和范围明显大于直接传播,既可能发生在室内场所,也可能发生在室外空间。
随地吐痰增加传播风险
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在痰中能生存很长时间。患者或隐性感染者将痰液随意吐在地上,当痰液干燥后,病原微生物便随尘土飞扬到空气中, 周围的健康人一旦吸入这样的尘埃,就有可能感染疾病。
以肺结核为例,有报告指出,一口痰里有5000多万个结核杆菌,在患者一天所吐的痰中,结核杆菌可高达30多亿个。结核杆菌在痰中的生存能力极强,在阴暗角落里可以生存6~8个月,在6~10℃环境中可存活数月至数年之久。而在痰干燥之后,结核杆菌被风刮起,可形成4~5μm的尘埃在空中漂浮,这种尘埃飞沫若被健康人吸入,可能引起肺结核感染。
建议咳嗽和打喷嚏时适当低头避开他人,用手臂或纸巾掩住口鼻。咯痰可吐在附近的厕所中,将痰冲入下水道;在外面要吐在手纸上,包好后放入有盖的垃圾桶内。口罩作为物理阻隔方式之一,既能避免病原体从携带者向外扩散,也能减少人体吸入病原体致病的风险,具有双向隔离保护作用,建议必要时佩戴口罩,以维护公共场所的环境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