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祠堂里的中医药传奇故事
江海建成首批中医药文化宣教基地
▲江门市伯坛问学本草文化中心
▲《大湾区十大南药》
▲陈伯坛先生画像
江门讯 今年是近代岭南伤寒派鼻祖陈伯坛诞辰160周年,为纪念陈伯坛先生在中医药领域的杰出贡献,传承推广中医药文化,一个以陈伯坛大师名字命名的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江门市伯坛问学本草文化中心近日正式挂牌成立。该中心位于外海街道直冲村,由老旧祠堂改建而成,这里的一砖一瓦、一桌一凳、一书一画都蕴含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奥秘,诉说着中医药的传奇故事……
据悉,今年江海区卫生健康局联合江海区教育局出台《江门市江海区陈伯坛中医药文化薪火传承工程实施方案(2023-2025年)》,计划三年内打造5个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以基地为载体以点带面推广具有江海特色的中医药文化,加大陈伯坛中医药文化品牌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其中,江门市伯坛问学本草文化中心和江海陈伯坛实验学校是第一批建成的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将充分发挥“领头羊”作用,助推江海本土中医药文化走得更远、飞得更高。
别有洞天 这里是中医药文化“博物馆”
来到江门市伯坛问学本草文化中心,只见古朴的木门上贴着“医仙”“药神”两大门神,门侧对联上书“岐伯四时问本草,杏坛日夜学文化”,横批——“伯坛问学”,左侧墙上挂着有中英文对照注解的人体穴位图,右侧墙则挂着精美的腊叶标本,俨然打开中医药文化世界的大门。
其中,“医仙”“药神”这对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医药特色的门神,是由江门市伯坛问学本草文化中心和如果果工作室联合创作的文创产品,寓意中医药文化瑰宝是百姓健康的守门人。
走进江门市伯坛问学本草文化中心,内里布局装饰讲究阴阳平衡,处处体现中医药文化的精妙绝伦。中心内设有英畦楼、留香阁、岐黄厅、百草堂等,收藏巨型肉桂、陈皮、橘红、春砂仁等中药材,以及“建昌刀”“雷公刨”等中药炮制工具。
“这是陈伯坛先生的画像。” “这是《大湾区十大南药》《牡丹采药》,还有这幅取自上世纪挂历的《杞菊延龄》……这些画里皆是药。”江门市伯坛问学本草文化中心的创办人王军东介绍。王军东是政协第五届江门市江海区委员会委员,同时是中医师和中药师,亦是中医药“发烧友”、中医药传承的“文化大使”。
薪火传承 这里是中医药文化研学基地
江门市伯坛问学本草文化中心经常会举办一些中医师承教育、医考培训、中医药文化进(中小学)课堂 、中草药标本制作课堂、标本制作、太极拳学习课程、本草美术班、本草陶艺制作、南药本草地图绘制等中医药传统文化研学实践活动。
“创办伯坛问学本草文化中心,除了为中医药文化爱好者提供交流学习的场地,也是为了更好地传承推广中医药文化,在每一位来到中心的人心里种下一个个小火苗,让大家认识中医药、喜爱中医药,那么中医药文化薪火相传就有希望了。”王军东说。
近日,广东南方职业学院医学院的18名师生到江门市伯坛问学本草文化中心开展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进行现场参观学习和卫生实践,交流对中医药文化的体会。老师和同学们纷纷惊叹于该中心丰厚的文化底蕴和极具中医药韵味的设计。此次活动不仅拓宽了学生们对文化传承的视野,同时让他们对中医药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交流荟萃 这里是中医药文化传播推广的大本营
江门市伯坛问学本草文化中心不仅致力于吸引中医药爱好者、学生和群众走进来,还关注助推本土中医药文化走出去。
7月初,该中心联合广东南方职业学院走进文昌中英文学校东南分教点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志愿服务活动,为150多名学生送上中医药文化公益课堂,现场教授孩子们练习太极养生操。课堂以“发现中医”为主题,通过知识讲座、标本展示和触摸等方式,教导学生们善于发现、认识身边的中医药,激发学生们对中医药的兴趣。
近日,该中心还组织学员到山东开展中医药文化游学活动,参观当地的中国阿胶博物馆、甘草学堂、西洋参博物馆等,到山东食品药品学院开展交流学习。以后,该中心还会接待对本地中医药文化感兴趣的外地研学团,开发中医药文化研学旅游路线。
(李瑞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