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管齐下 告别夏季产后风
月子,是民间的一种俗称,医学上指产褥期,是指产妇从分娩结束到身体恢复至孕前状态的一段时间。中医认为产妇在生产过程中出血流汗,消耗了气血津液,导致产后体内阴血不足,津液不充,阴虚内热,所以产后会出现烦热、汗多、口干、便秘等现象。如果产妇在产褥期吹风受寒或淋雨涉水,就很容易出现产后关节痛,又称产后风、月子病。
坐月子期间莫贪凉
产后风是指在产后出现肢体和关节的酸痛、麻木或者提重物无力。最常见的表现有手腕酸痛、腰痛、双下肢酸软、脚跟痛,较严重的会出现全身大小关节疼痛、活动受限。中医认为该病多因生产伤肾,耗伤精血,四肢百骸空虚,经脉关节失于濡养,或风寒湿邪趁虚入侵体内,使得经络阻滞,不通则痛所致。遇上天气潮湿炎热的夏季,产妇坐月子会更辛苦。
为避免产后风,产妇在坐月子期间不应贪凉,日常用水尽量使用温水,饮用水也以温热水最佳。使用风扇时要尽量避免风扇直接对吹,使用空调时要把室温控制在28℃左右,风口不能正对产妇,风速不宜过大,以不热为度,不能贪图凉爽。定时关闭空调,更换室内空气。开空调时尽量穿薄款长袖长裤及棉袜,出汗较多时要及时抹干并更换干净衣物。洗头后要及时用干毛巾擦干。产妇应尽量穿平底鞋,避免久蹲或久站,喂养时应尽量让腰部放松并采取正确的哺乳姿势。
此外还应注意,产妇不能为了避免产后风而盲目“守旧”,或者为“避风”而紧闭门窗、衣着严实。这会使身体处于高温、高湿的环境中,严重影响机体的散热机制,导致产后热射病,即中暑。
“天灸”有助驱除风寒湿邪
三伏天灸是指在三伏天内将具有温经散寒、补虚助阳的中药制成药饼,贴敷在相应的穴位,通过经络腧穴作用起到温经散寒、疏通经络、调节脏腑机能的功效。通俗地说,在一年中阳气最旺盛、最活跃的三伏天,人体皮肤开弛、毛孔大张,药物更易渗透皮肤,加上辛温、走窜、通经、温阳、补肾的药物刺激穴位,可以将体内风寒湿邪一举驱除,从而起到治疗产后风的作用。
产后颈肩腰腿痛、关节痛、子宫复旧不良、汗证、体质虚寒可抓住三伏时机,尝试天灸疗法缓解疼痛与不适。
药食膳可缓解产后风
产妇还可以尝试药食膳疗法来缓解产后的种种不适感,下面推荐两道汤品。
杜仲续断瘦肉汤。药材为杜仲、续断、枸杞各15g,当归10g;食材为瘦肉150g、葱3~4段、生姜数片。具体的做法为:药材浸泡20~30分钟。瘦肉洗净切块,焯水后放入炖锅,加入2000ml的水,同时将药材、生姜全部放入锅内,大火煮沸10分钟后转小火慢炖1小时,熄火后加入葱段、调味品。每周食用2~3次即可。
桑寄生猪腰汤。药材为桑寄生、枸杞各15g;食材为猪腰1~2个、生姜数片。具体的做法为:药材浸泡20~30分钟。猪腰去脂膜切片备用。将猪腰、桑寄生、枸杞、生姜全部放入炖锅,加入2000ml的水,大火煮沸10分钟后转小火慢炖1小时,熄火后加入调味品。每周食用2~3次即可。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服用药食膳1周后症状仍未见明显缓解,建议尽早寻求中医师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