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体检好处多 小病慢病不要拖
提到体检,许多人的第一反应是“害怕”。小时候怕看成绩单,长大后怕看体检单,因为怕查出问题,于是抱着“只要不体检,我就没病”的侥幸心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黄埔院区临床营养科副主任刘佳提醒,不体检不等于没生病,讳疾忌医反而可能错过疾病治疗的最佳时机,不同年龄段的人都应早检查、早预防、早管理。
重视身体信号 定期体检勿拖延
许多人有经常熬夜、暴饮暴食等不良生活习惯,自知体检报告可能存在异常,因此十分抗拒体检。刘佳表示,拖延体检易延误病情。以脂肪肝为例,早期的脂肪肝一般是单纯性脂肪肝,患者没有明显症状,如果通过体检及早发现并及时治疗,脂肪肝是可以完全逆转的;如果一直拖着不管,脂肪肝可能会一步步发展成肝硬化,甚至肝癌。
有些人已出现身体不适,却用“最近只是太累了,休息休息就好”等借口搪塞。事实上,身体出现的所有轻微不适,如头晕、颈部酸痛、口干、腰痛、呼吸不畅等看似常见的症状,都可能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
头晕颈痛:若总是无缘由地出现头晕、头疼、颈部酸痛、四肢无力等症状,需考虑脑血管病变、炎症等脑部疾病以及颈椎病的风险。
口干:很多人觉得出现口干症状是因为饮食过咸,事实上,口干和肝胆湿热、血糖升高、甲状腺功能亢进、口腔疾病等密切相关。
呼吸不畅:如果出现胸口闷、呼吸不畅、胸部按压时隐隐作痛等症状,需考虑心肌梗死、冠心病等心脏疾病以及肺部病变。
腰痛:腰痛是生活中的常见病症,肾脏疾病、腰椎疾病甚至妇科疾病都有可能引起腰痛,建议体检时考虑排查上述疾病。
评估自身状态 不同人群有侧重
基本的体检套餐比较难查出身体潜在的问题。刘佳建议,体检前每个人需结合年龄、性别、身体症状、生活工作环境、既往病史、家族史以及以往检查结果综合分析来选择体检套餐。
20岁以上人群:该年龄段的人群需注意传染病的筛查,常见的有肺结核、幽门螺杆菌等检查;女性20岁以后需关注乳腺和宫颈健康。体检时建议重视和增加以下项目:肝功能、幽门螺杆菌(C13/C14呼气试验);男性增加男外科;女性增加乳腺超声、宫颈TCT(已婚)、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已婚)。
30岁以上人群:该年龄段的人群普遍存在暴饮暴食、缺乏运动、吸烟饮酒、熬夜、工作压力大等问题,需密切关注肺部、甲状腺、血压和血糖问题。体检时建议重视和增加以下项目:胸部CT、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甲状腺超声、颈椎CT、肿瘤标志物(依个人病史及家族史增加);男性增加前列腺超声;女性增加乳腺超声、宫颈TCT(已婚)、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已婚)。
40岁以上人群:该年龄段的人群,患癌风险增加,需开始做早癌筛查,同时也要重视心血管疾病的筛查。建议在体检时增加心脏超声、胃肠镜和肿瘤标志物等项目。
50岁以上人群:50岁以后,骨质疏松高发,骨密度检查十分重要;脑卒中风险增加,需每年进行心脑血管健康评估;肿瘤的发病风险也要持续关注。体检时建议重视和增加以下项目:骨密度,颈动脉彩超、心脏超声、动脉硬化检测、头颅磁共振等心脑血管检查;女性增加乳腺超声、乳腺钼靶。
60岁以上人群:60岁以后,人体的血管老化脆弱,因此除了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等常规检查外,还应该注意眼底病变的发生。特别是患有高血压、糖尿病慢性病的人群,建议每年做一次眼部检查,探查眼底血管情况,对慢性并发症的评估有重要作用。
癌症高危人群:根据不同年龄段和危险因素,常见肿瘤筛查体检项目的选择会有所不同,应由专业医生指导。肺癌高危人群建议每年进行一次胸部低剂量CT检查;乳腺癌高危人群建议学会自检,同时定期进行临床体格检查、乳腺超声、钼靶、乳腺磁共振(MRI)检查;宫颈癌高危人群建议进行宫颈细胞学检查、高危型HPV检查;胃癌高危人群建议进行胃镜检查;肝癌高危人群建议每6个月进行血清甲胎蛋白(AEP)和肝脏彩超筛查;结直肠癌高危人群建议进行大便隐血实验(FOBT)、肛门检查、肠镜检查。
除了按时体检,检后的健康管理同样重要。如果体检时发现指标异常,应及时咨询专科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