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帕”不畏“帕” 正确认识帕金森病
手抖、动作迟缓、表情呆滞、写字越写越小……当身边的老年人出现这些变化时,家属应提高警惕,这可能与帕金森病有关。我国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55岁以上的中老年帕金森病发病率为1%,65岁以上的发病率为1.7%,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率逐渐增加,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严重受到影响。
今年4月11日是第27个“世界帕金森病日”,主题是:“关注心理健康,全面全程管理”。认识与了解这种被称为“不死癌症”的疾病,做到知“帕”不畏“帕”。
不再只是老年人“专属”
帕金森病是由于大脑的中脑部位中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性死亡,引起纹状体多巴胺含量显著性减少,从而产生的以身体运动迟缓、运动僵直、肢体全身的震颤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帕金森病的高发人群主要是中老年人,发病的年龄主要集中在55岁以后。很多人可能觉得帕金森病很罕见,且主要“偏爱”中老年,与自己无关。其实不然,帕金森病已悄然延伸至各个年龄段,其中青少年型帕金森病占总人数的5%至10%。由于遗传因素(如基因突变)、环境因素(如重金属、杀虫剂等职业暴露)等各种原因,年轻人也逐渐成为早发的帕金森病患者。而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我国可能成为帕金森病人口第一的国家。
警惕早期甚至更隐匿症状
震颤是帕金森病的一个重要症状,大部分帕金森病患者会手抖,但手抖未必是帕金森病,许多疾病都会导致手抖。手抖大致可以分为静止性和运动性。
静止性。指不运动时身体出现不自主抖动,帕金森病患者的震颤一般属于此类。
运动性。指当人拿物品,发生变化手势时出现的手部震颤,老年人常见的原发性震颤属于此类。
另外,年轻人中出现的震颤现象,可能是由于肝脏疾病、甲亢等原因而引起。疾病不同,治疗的方式也不同。一旦出现震颤,最好的方法是到医院的神经内科或者帕金森病专科做一个全面的检查。
发现身边老年人出现运动迟缓、肢体震颤、僵硬的症状时,应多加留意,可以对其做一个简单的测试,包括以下几点:
1.是否有震颤;2.是否有颈肩强直;3.是否有走路拖步;4.走路时手臂是否不能自然摆动;5.做精细动作是否有障碍;6.嗅觉是否退化;7.起立是否有困难;8.书写时是否有明显障碍和“小字症”。上述测试无论中了几个,都要高度怀疑患帕金森病的可能,需要及时到医院进一步检查。
帕金森病更隐匿的早期症状还包括:抑郁、便秘、嗅觉减退,或者是存在快速眼动期睡眠障碍,如在梦中大喊大叫,手脚乱动等。出现上述两个以上的症状,则需要警惕患有帕金森病的可能。家族中有帕金森病史的人群,如果出现这些“超早期”的症状,更需要加强警惕。
多管齐下延缓病程进展
帕金森病是一种进展性的慢性疾病,多数患者的病程长达十年以上,需要终生治疗,给家庭和社会造成双重负担。目前,帕金森病虽不能治愈,但在药物、手术、功能康复、心理调适和合理营养等多种治疗方法下,可以延缓帕金森病的病程发展,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许多患者经过治疗能够终身保持自理能力,甚至寿命能够与正常老年人的寿命相差无几。
目前,帕金森病的治疗方法分为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康复治疗和心理治疗。除了在医院治疗,居家康复训练也非常重要。早期患者可以参加中等强度的运动,比如打篮球、游泳等。中晚期患者运动强度可以减小,比如打乒乓球、散步等。除此以外,太极拳、八段锦等传统的体育项目对患者的康复也有非常好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运动的强度需要循序渐进,进行高强度运动时,要咨询心血管专家及康复治疗师,制定运动康复处方。
离不开家属的支持照料
对于帕金森病患者而言,家属的支持十分重要。家属首先要在精神上鼓励和支持帕金森病患者。督促患者按时吃药,鼓励患者多运动,均衡饮食,自己能做的事情尽量自己做,必要时家属可给予帮助,做到“放手不放眼”。同时家属也应与医生保持联系,必要时寻求专业帮助。记录看护日记,定期将详细资料给医生,方便医生判断病情。生活中购置一些便于帕金森病患者穿脱的衣物和饮食的餐具。
帕金森病是一种在中老年人群中比较常见的疾病。得了帕金森病并不可怕,能在早期发现,积极进行早期治疗,可以延缓疾病进程,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很多患者通过治疗能够保持相当高的生活自理能力。与此同时,未来还有基因治疗、干细胞治疗、神经调控等方法,有望为老年患者带来福音。
(通讯员 傅文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