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阳性患者 居家康复指导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其中明确要求,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一般采取居家隔离,也可自愿选择集中隔离收治。在抗击新冠病毒取得阶段性胜利的同时也可以预见,未来会有很多新冠阳性感染患者选择居家隔离。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医生陈吉祥、治疗师尹晓坤指出:对于新冠出院患者及社区感染无需住院的居家隔离患者,除了做好居家单独隔离、佩戴口罩、注意手卫生以及可能的对症药物治疗外,可能会存在一些常见康复问题需要居家自我康复指导。世界卫生组织近期发布的《WHO康复指导手册:COVID-19相关疾病的自我管理》可以为这些患者提供康复指导。
呼吸急促的管理
新冠感染后出现呼吸急促很常见。保持冷静并学会管理呼吸急促的最佳方法对新冠阳性患者的康复大有裨益,以下是管理呼吸急促问题的姿势和技巧。
缓解呼吸急促的体位。俯卧位,腹部朝下躺平,可以帮助缓解呼吸急促,虽然并不适合每一个人,但值得尝试;斜坡侧卧,用多个枕头支撑身体上部及头颈部,侧卧,膝盖微微弯曲;前倾坐位面前有桌子时,腰部以上前倾,头颈趴在桌面的枕头上,手臂放置于桌上,还可以尝试不使用枕头,直接趴在手臂上,前倾坐位面前无桌子时,坐在椅子上,身体前倾,手臂放置于膝盖或椅子扶手上;前倾立位,立位下,身体前倾,伏于窗台或其他稳定的支撑面上;背部倚靠立位,背靠墙壁,双手置于身体两侧,双足距墙约30cm,微微分开。
控制呼吸法。本技术将有助于放松和控制呼吸。舒适坐位,并有充分的支撑,将一只手放置于胸前,另一只手放于腹部。缓慢从鼻子吸气,从嘴呼出,无法用鼻子吸气时可以用嘴吸气。吸气时,保持放置于腹部的手起伏程度比放于胸部的手更大,同时尽可能让呼吸变得缓慢、放松而流畅。当闭眼有助于放松时可闭上双眼,否则保持睁眼并关注呼吸。
节奏呼吸法。进行需要较大体力或可能导致呼吸急促的活动(如爬楼梯或爬坡)时,可采用本方法。尝试将某项活动分解成多个小活动,使其完成的过程较为轻松,不至于在完成后感到疲倦或喘不过气。同时,在需要费力进行某项活动前以鼻吸气,在用力时以嘴呼气,这样的方式可以有效缓解呼吸急促。
需要注意的是,活动时如出现以下“危险信号”症状,应立即联系医疗专业人员:轻微活动后即出现非常明显的气短,采用以上描述的任何用于缓解呼吸急促的姿势后都无法改善;静止时呼吸急促程度发生改变,且采用以上所述的呼吸控制技术后都无法改善。
体育活动与锻炼
新冠感染后长期住院或居家养病会导致肌肉力量和耐力明显下降。锻炼对恢复力量和耐力非常重要,但需要在安全的前提下进行。稍微活动后感到疲劳及其他症状加重,在科学术语中被称为“劳累后不适”(简称“PEM”),通常发生于体力或脑力消耗后的数小时或数天内。如果已出现PEM,应避免导致PEM的锻炼和活动,以有效保存体能。如果未出现PEM,可以逐渐增加活动量和训练量,以改善健康状况。
恢复锻炼分为五个阶段,每个阶段至少保持7天才能进入下一个阶段。如果感到有困难或者出现倒退症状,可以退回上一个阶段。可以使用Borg主观疲劳感知评估量表(RPE)粗略作为逐步提高活动水平的指南。该量表将运动中主观感受的费力程度划分为0分(完全不费力)到10分(最大程度的用力)。
第一阶段,为恢复锻炼做准备(RPE分数为0~1分)。如:有控制的呼吸练习、温和的步行、拉伸和平衡练习。如果RPE得分超过1,则不要在本阶段进行这些活动,可以坐或站时拉伸肌肉,每一次拉伸都应轻柔地进行,且保持15~20秒。
第二阶段,低强度活动(RPE评分为2~3分)。如:散步、轻微的家务和园艺工作。如果RPE得分超过3,则不要在本阶段进行这些活动。如果能忍受RPE分数2~3分的活动,可以逐渐将每天的锻炼时间增加10~15分钟,并在此阶段保持至少7天,且没有出现PEM后才能进入下一个阶段。
第三阶段,中等强度的活动(RPE评分为4~5分)。如:快走、上下楼梯、慢跑、引入倾斜度、阻力练习。
第四阶段,具有协调和有效技能的中等强度练习(RPE评分为5~7分)。如:跑步、骑自行车、游泳和舞蹈课。
第五阶段,回归到基线练习(RPE评分为8~10分)。此时能够完成感染新冠之前的正常锻炼、体育运动或活动。
任何锻炼都不应该是痛苦的。如果在锻炼过程中出现疼痛、胸痛,或感到晕眩或头晕,应该立即停止,并在得到专业医务人员的检查之前,不要重新开始锻炼活动。
保存体力和疲劳管理
疲劳是新冠恢复期患者最常报告的导致虚弱的症状,通常被描述为一种全面的身体和精神疲倦感。身体疲劳是指全身沉重,即使是做个小动作也要耗费巨大体力。精神和认知疲劳则是指难以思考、集中注意力或接受新信息,记忆和学习受到影响,即使是最基本的选词和解决问题也可能变得困难。为改善疲劳的状态,可尝试下述方法。
保持活动节奏。这是一种在不加重症状的情况下,帮助人们管理活动的策略。首先,自己所制定的计划应具有灵活性,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进行活动,避免过度疲劳。然后,随着体力的增强和症状的改善,可以有控制地逐渐提高活动水平。通过保持活动节奏,可以控制加在自己身上的要求;确保这些要求与自己目前的能力相符;以有规律、可控的方式让身体和头脑应对这些要求,从而帮助机体逐渐恢复。
确定优先次序。当体力水平低下时,需要确保将能量用于对自己最重要的活动上。先确定出一天中最必要的活动,即区分出“需要”完成的活动、“想”做的活动、可以在其他时间或日期进行的活动、可以由其他人协助完成的活动等,以免活动前心理压力增大,加重疲劳。
制定计划。制定日计划或周计划时,建议将活动分散开,不要试图在一天内完成所有活动;考虑体力水平何时可能在最佳状态,用这个时间完成高能量任务;对某项活动进行分级,使其不必一次完成。此外,与制定活动计划同样重要的是制定休息和放松时间表,使自己有“充电”的时间,可根据需要在一天中计划多次休息时间。
(医学指导: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医师 兰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