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击队”进驻高风险区上门采样
▲省中医院医疗队
日前,为了遏制海珠疫情快速上升势头,广州市派出多支采样突击队进驻海珠区高风险区支援上门采集核酸,竭尽全力找出每一位感染者,争取早日切断传播链条。
在狭窄的楼道穿行
接到广州市卫生健康委的紧急通知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广中医一院”)再次迅速集结,派出30名突击队成员,上门为高风险区管控人员采集核酸。
南洲街龙潭村疫情形势严峻,突击队立即进驻管控区,分配任务、领取物资、穿好防护服迅速投入工作。
11月初的广州阴雨连绵,狭窄的楼道潮湿闷热,崎岖的巷路泥泞湿滑。“我感觉到防护服包裹下的身体不断地冒热气,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滴。”队员们打趣说,“大家都在免费蒸桑拿。”
突击队队长、广中医一院血液科护士长高静介绍,村里大多数是制衣工厂的厂房和出租房,楼道台阶比较陡,队员们打开手机手电筒小心翼翼地上楼,爬到六楼时感觉有点缺氧,喘半天才缓过来,当结束了一栋楼的采样后又继续向下一栋楼迈进。结束任务已是晚上10时左右,昏暗的路灯下,雨中的他们艰难前行。“等到脱下防护服的时候,就像一个刚被从河里捞上来的人,从头到脚、从里到外都湿透了。”
尽管队员们身体疲倦,但大家并没有退却。接到转战南洲街后滘村的指令时,队员们义无反顾投入其中。
后滘村是典型的城中村区域,人口密度大、楼栋间距小等特点加大了疫情防控难度。因后滘村外地人居多,按照社区居委的要求,队员们在上门采样时还需要一一登记住户的个人信息,同时“一对一”指导他们做抗原检测。
由于大多数志愿者是第一次参与上门采样工作,对于流程并不熟悉,医护人员不仅要担负核酸任务,还要对志愿者扫码工作进行现场培训,结束任务后热心地为他们讲解正确脱掉防护用品的顺序,为大家的安全防护做专业科普。
十几人的采样耗费近两小时
面对疫情,迎难而上。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召集50名医护人员组建“支援海珠突击队”,支援海珠区开展核酸检测。
来自该院大德路总院心血管心律失常科的徐世豪是其中一员。这位1996年出生的小伙子,已是一名经验丰富的核酸采样“老将”。2021年5月至今,他已外出支援核酸采样11次。
第一天的任务是前往城中村,上门给红码密接人员进行核酸采样。路上没有什么熟悉路况的人,徐世豪和志愿者一边走一边找,在一个光线昏暗的巷尾终于找到住户。这是一个在五楼的出租房,里面住着五个人。由于空间比较狭窄,他们让五位居民留好间距,排队做核酸,并及时进行消毒。
住户间相距较远,平时只要几分钟即可完成十几个人的核酸采样量,这次却耗费了将近两个小时。“体力消耗挺大,任务虽然繁重,但当完成任务脱下防护服时,还是很有满足感。”徐世豪欣慰地说。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为保障前方采样人员工作有序开展,医院连夜将突击队所需的防护物资、应急用药、生活用品及食品准备完毕。
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透析科黄超明主要负责突击队的物资保障。他曾参加过支援武汉、三亚等地的抗疫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物资保障经验。看见医院发布外出支援的信息,他再次主动报名。“这是我作为一名医生的职责!”黄超明说。
由于执行外出任务时间不一样,队员们需要物资或生活用品、食物的时间不同。黄超明细心地将每个队员的物资分装好,在酒店大堂等待他们任务结束归来时领取。有时,队员们的任务时间有变,他一等便是一个下午。人员紧、核酸采样任务量大,大部分的物资搬运和分发工作都靠他一个人完成。
协调大家的生活、统筹各项需求、动态管理医疗物资、与医院大后方做好协调沟通等等,黄超明尽自己所能给队员们满满的“安全感”,让大家既安心又感受到温暖。
(作者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广东省中医院)
栏目:战疫群英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