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院长詹若挺:
上山下田 南药发展盼心头
▲在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调研期间,詹若挺(左)拍摄药用植物。
几十年来,詹若挺走南闯北,上山头,下田头,为守住南药道地性及其推广利用事业不遗余力。如今已是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院长、岭南中药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广东南药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首席专家的他,取得不少成果,获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
他出版专著16部,内容涉及有关南药规范化种植、南药图谱、行业标准等,不仅是南药保护与开发利用很好的参考书籍,也是对岭南地区中医药知识的宣传和普及。近期,詹若挺正着手编写将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学术专著《南药溯源技术体系》。他说:“读书是一个获取最前沿信息的途径,在看与IT行业相关专著的同时,恰好联想到了智慧中药农业的发展,便将数字化引入南药产业。我们计划今后每年能出版一本南药相关的学术专著,及时总结团队最新的科研成果,为南药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技术服务。”
沉淀35载 与中药学院共成长
与中医中药结缘,要从儿时说起。詹若挺出生在农村,小时候,村里有位有名的老中医,十里八乡的乡亲们看病都找他,各种疑难杂症都难不倒他。或许正是这股神秘的魅力,使得中医中药的种子在詹若挺心中慢慢生根发芽。
1987年9月,詹若挺如愿考入广州中医学院(现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系。中医中药不分家,在詹若挺的心里,即使没有战斗在临床一线,扎根在中药的土壤里也同样使他安心。广州中医学院于1973年开办中药学专业,1984年成立中药系,1997年更名为中药学院。时光荏苒,詹若挺与中药学院相伴走过35个春秋,他也从当时青涩的大学生成长为如今中药学院院长,带领学院继续书写新的篇章。
当前中医药事业迎来黄金时期,广东这块土壤,也给予了中医中药无限的发展可能,行业发展前景一片大好。詹若挺说:“2022年,学校中药学院的招生和毕业情况总体很好,本科生考研升学率为31%,不少学生被北京大学等名校录取,目前就业率已达82%。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中药学、药学专业,中药学院专业技术队伍中90%以上为博士研究生学历。身为院长,我对中药学院后续的发展抱有非常大的期待,特别对一大批优秀青年学者也很有信心。”
迎难而上 为推动南药发展不遗余力
岭南地区中药资源极为丰富,拥有4500种以上药用植物,其中有“四大南药”“十大广药”等道地药材。但与全国其他地区的中药材大品种不同,广东的大多数南药品种原来以野生来源居多,很多品种缺乏系统的研究工作,特别是在中药材种业、规范化种植关键技术等方面比较薄弱。
重重困境下,詹若挺与其团队迎难而上,一直致力于南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研究与综合开发利用。2000年左右,詹若挺正攻读硕士研究生,他跟随导师徐鸿华教授以及团队成员,开始了第一个品种的研究——五指毛桃。五指毛桃目前在很多地方都有培育种植,在广东更是煲汤食材的“宠儿”。但是原来大部分品种都是纯野生的,大多分布在河源、梅州等地。詹若挺回忆,由于要收集大量的种质资源和开展试验,在没有高速公路的情况下,驱车四五个小时到目的地是家常便饭。“五指毛桃从野生转家种,可以说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需要突破很多技术难关,种植区域选择、品种整理、质量标准、移栽定植、田间管理与病虫害防治、产地加工等,只有打好了这些基础,才有可能实现产业化。”
近年,詹若挺团队与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广药集团、广东省农垦总局等单位建立紧密合作,开展30多种中医临床常用、中成药生产急需的南药品种整理、规范化种植、质量标准等研究,并与企业合作在广东建设30多个品种的产业化基地,在云浮市合作共建一个“岭南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团队在南药的品种整理、质量研究以及GAP(药材生产管理规范)产业化建设方面积累了较深厚的技术基础和产业服务体系。
言传身教 践行教师使命
作为南药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研究开发教师团队的带头人,詹若挺处处以身作则,经常加班加点,用扎实学识和道德修养影响着团队的师生。他曾获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等称号。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詹若挺及其团队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在教育教学研究方面,他带领团队不断探索与改革,开展《中药资源学》《药用植物栽培学》等课程体系建设,探索形成“中药学、生物学、农学”1+X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中药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创新能力,拓宽就业口径;深入进行教学改革,革新教学方法、手段,“线上+线下”混合式、“启发+讨论”式教学方法深受学生欢迎;探索将科研实践内容开设到实验教学中,如先后在中药学及药学专业大四年级开设《茉莉酸甲酯对溪黄草总黄酮含量影响》《不同产地及品种凉粉草的多指标质量评价》等综合设计性实验,通过理论讲授和实验教学,让学生及时了解与掌握本学科领域的技术方法和研究现状。
同时,开展本科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研究,带领学生深入山林野外、中药饮片企业、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研究与产业化基地,学习掌握药用植物识别特征、中药饮片炮制加工、中药材种植技术、生产管理、产品开发、市场运作以及中药材生产基地建设模式等,强化科产教工作的相互促进,推动实践教学上台阶。他们还将课程思政融入课程教学各个环节,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和自身使命感,实现德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
细节彰显品质。有学生对一件小事印象深刻,“一天下午,我拿着冰盒走出实验室去A栋楼做实验,碰巧看到拎着手提电脑准备下班的詹老师。我和他打完招呼后,只管低着头赶紧往前走,根本没注意到走廊地板上靠近墙根处有一些散落的灰尘,可能是电工师傅修完廊灯留下的。走到门口后,我才发现忘记拿了某个试剂,又返回实验室拿,正好看到詹老师在打扫那片灰尘。我赶紧上前跟詹老师说,我来扫吧。他非但没让我清理,反而让我赶紧去做实验。那一刻,突然明白,詹老师为人师表,真的是以身作则。”
“老师检查实验室很细致,每每走到门口,第一件事就是把门口的地垫摆好,空调未开放他会顺手把提示牌挂到门后,还不忘提醒实验室同学相关事宜,插座、空调、水电、冰箱、试剂等,所有问题统统逃不过他的眼睛。”一位学生说。
詹若挺常对学生们说:“你们要把资源中心当作自己的家,你们就是这里的主人公,你们要爱护好这里的环境、这里的仪器设备,同时,也要养成良好的工作和卫生习惯,将来对于你们自己和你们家庭、孩子,都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作者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