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生殖健康 学会正确避孕
9月26日是世界避孕日,自2009年起,我国加入世界避孕日的宣传活动,希望能让更多人,尤其是年轻人,关注到生殖健康和性健康。
由于涉及私密,“避孕”成为了很多人不能说的秘密,这导致许多人避孕意识不足,安全避孕率低,难以对自己的性行为与生殖健康做出负责任的选择。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甜蜜烦恼”,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专家将详细介绍避孕误区和科学、正确避孕的方法。
有坑不踩 远离误区
不少人可能听说过安全期避孕、阴道冲洗、体外射精等各种各样民间流传的避孕方法。殊不知,这些方法并不靠谱。
误区一:安全期避孕。月经规律的女性,排卵期一般在月经来潮前14天左右,在此前后三天增加同房的频率,受孕概率会大大增加。换言之,避开排卵期和月经期,就是所谓的“安全期”。然而很多时候女性排卵的时间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包括外界环境、气候、本人的情绪,以及健康状态等因素影响,可出现排卵推迟或提前,并且还有可能发生额外排卵。无法精算出排卵时间,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安全期”。
误区二:阴道冲洗避孕。不少女性认为“趁精子还没进入子宫,赶紧冲出去”,于是她们用大量清水、浓醋、苏打粉、清洁液,甚至可乐冲洗阴道,以为可以冲走精子,避免怀孕,这其实是低估精子“冲锋”速度的做法。完成同房后的那一刻已经有无数精子进入宫颈,经阴道冲洗无法洗出所有的精子,反而容易引起阴道炎等后续问题。
误区三:体外射精避孕。同房时,男性的精液并不一定在性高潮时才射出,在同房的过程中,男性的部分精液可能已经流出。只要有一滴精液流入阴道口,就有怀孕的可能。不仅如此,长期体外射精会影响男性生殖健康,可能会导致男性早泄等问题。
误区四:紧急避孕药用来常规避孕。很多女性将服用紧急避孕药作为常规避孕方法,然而,紧急避孕药仅适用于常规避孕失败(如避孕套脱落),或者非意愿无保护的性生活,而不适用于常规避孕。这种方法不仅避孕失败率高,而且紧急避孕药通常剂量较大,副作用也比较明显,如:恶心呕吐;不规则子宫出血;月经改变,导致部分女性月经提前或延迟;增加宫外孕风险;乳房胀痛、头痛、头晕、乏力等其他副作用。
有备而“爱” 科学避孕
由于缺乏避孕知识或存在侥幸心理,很多人一味地听信不靠谱的避孕方法,导致意外受孕。如果双方未有生育的计划,则可以选择更安全、有效、简便又经济的避孕方法。
方法一:避孕套避孕。正确使用避孕套避孕的成功率为93%~95%,同时还能预防性传播疾病。不过,戴错避孕套可能等于没戴,如:没有全程佩戴,因为即使未射精,尿道口也会渗出少量前列腺液,其中包含少量精液;戴前不捏住储精囊,若直接戴套,囊内空气未排出,挤压摩擦可能导致避孕套破裂;发现戴反时换个面接着戴,避孕套一旦和尿道口接触就可能接触到精子;为更安全而戴两层,但两个避孕套相互摩擦,反而更容易破。避孕套的正确使用应从选择合适的型号开始,注意区分正反面,捏住储精囊,戴上避孕套并充分展开戴上,用完及时取出并打结扔掉。如果使用过程中发现避孕套破裂或脱落在阴道内,应立即进行紧急避孕等补救处理。
方法二:复方口服避孕药(COC)。正确使用COC有效避孕率高达99%。COC是由雌激素和孕激素配制而成的复方药物,通过抑制排卵、改变子宫内膜环境、改变宫颈黏液的性状、阻止精子穿透、抗着床等机制而达到避孕的目的。COC除了避孕,还有许多其他益处,如治疗异常子宫出血、调节月经周期、缓解各种经期不适、延迟绝经期、治疗痤疮与多毛、人流术后修复内膜等许多妇科疾病。使用COC时必须注意,每天应按时服药,即使不进行性生活也要服药,不要漏服。
方法三:宫内节育器。这是最为省心省力的避孕方式,一次放置,有效期达5年以上,取出后可迅速恢复生育能力。使用人群多为已婚但长期没有生育要求的女性,可避免长期口服药物难免遗漏的情况。但是,节育器会带来阴道点滴出血或经量减少等副作用。不过尚不必担心,注意定期B超检查宫内节育器位置情况即可。
方法四:皮下埋植避孕法。埋植于左上臂内侧的硅胶棒,内含单孕激素左炔诺孕酮,经皮下吸收,避孕有效率达99%,有效期3~5年。不含雌激素,哺乳期也可以使用。对于子宫畸形不适合放置宫内节育器或放置失败、不能按时服用避孕药及对绝育手术有顾虑的女性可以采用。
方法五:结扎术。不论男女结扎,都是将运送精卵的通道,即输精管或输卵管“截断”,一劳永逸地解决避孕问题,且不会影响生殖器官激素分泌的功能。建议夫妻双方真正做好不再生育准备后,再考虑结扎术,虽然复通手术已经成为了结扎术的“后悔药”,但是复通后的输精管或输卵管往往伤痕累累,会有诸多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