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分级诊疗建设排名全国第一
▲黄飞发言
医改一直是老百姓最关注的话题之一,而“三医联动”是医改关键。如何深化“三医联动”,让医改成果更好惠及百姓?8月27日,在分论坛二“‘三医’联动 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力”上,与会卫生健康部门相关负责人、专家等围绕医改热点、焦点话题开展分享交流。
“三明医改”经验 四大核心内容
“三明医改”是“三医联动”综合改革的典型代表。那么“三明医改”的精髓是什么?国家卫生健康委体制改革司督导评价处处长周小园介绍,“三明医改”经验的核心内容体现在四方面,即坚持改革整体联动、完善医改经济政策、健全医院内部激励和约束机制、推动医疗资源下沉。
“推广‘三明医改’经验,最重要的是推动医保、医药与医疗实现联动改革,强化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周小园表示,从实践来看,只有在统筹协调和充分沟通的基础上,相关部门建立共同的政策基础和信息基础,统筹推进医疗服务价格、医保支付、薪酬、监管等综合改革,密切配合、同向发力,改革才能系统集成、落地见效。
广东“顶天、壮腰、立地” 推动分级诊疗落地
分级诊疗制度强调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做强基层,是分级诊疗制度落地实施的根基。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一级巡视员黄飞在会上分享“广东构建分级诊疗制度的探索与实践”经验。他介绍,广东“顶天、壮腰、立地”推动分级诊疗制度落地实施,均衡布局优质医疗资源,引导基层就诊,取得良好效果。目前,全省市域内住院率稳定在95%左右,县域内住院率稳定在85%左右,其中10多个县(市)超过90%,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十三五”时期,广东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开展的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总体评估中排名全国第一。
广东实施强基创优三年行动计划和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建设三年提升工程以来,大幅增加投入,改造建设189家县级医院,升级建设47家中心卫生院,标准化建设488家乡镇卫生院,规范化建设1万家村卫生站,极大加强基层医疗硬件条件。全省为2277条贫困村配备AI助手和医疗可穿戴设备,56个县级急救服务体系构建完善。
同时,广东全面实施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增量提质工程,实施“千医下百县”“百名首席专家下基层”等工程,每年订单式定向培养1400名大学生投身基层医疗,每年培训全科医生5580人。
广东启动实施高水平医院建设“登峰计划”,支持建设50家高水平医院,实现全省21个地市全覆盖。广东还布局建设5家省级区域医疗中心,组织排名前5的高水平医院“一对一”跨区域紧密帮扶欠发达地区的高水平医院。创建区域医学“高原”的同时,广东也着力创建国际国内医学“高峰”,委省签约共建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医疗中心,全力打造呼吸、肾脏病、肿瘤、精准医学和心血管五大国际医学中心。
为了让优质医疗资源布局更均衡,广东因地制宜推动医联体建设、“组团式”帮扶,73家三甲公立医院“组团式”帮扶113家县级公立医院。
“随着优质医疗资源辐射惠及更广大人民群众,‘一般病在市县解决’成为现实。”黄飞介绍,以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组团式”帮扶化州市人民医院为例,南方医院分析化州市外流病人的病种特征,有针对性地派出专家坐诊,实现精准帮扶。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化州市县域内住院量占比从2019年上半年的81.7%提升为87.3%,帮扶专业的流出病人量明显减少,其中神经内科专业流出病人量下降27.1%、心血管内科专业流出病人量下降24.7%。
进一步挤压药品耗材价格水分
“三医联动”改革强调医疗、医保、医药三大领域的改革协同推进。
“中间缺少任何一环,或任何一环做不到位,改革效果就难以显现。”周小园说,“以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为例,要先挤出药品耗材价格、流通、使用等领域的‘水分’,才能腾出空间调整医疗服务价格,让医保同步跟进为患者买单,医院也要同步建立符合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改革。”
自2017年7月15日起,广东已全面取消药品加成,并于2018年12月底全面取消耗材加成。
黄飞介绍,接下来广东将继续以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为原则,巩固完善药品、耗材集采制度和基本药物制度,进一步挤压药品耗材价格虚高水分;在此基础上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以医保总额付费,结余留用,稳步推动三医联动改革。
改革脚步不停。今年,广东省医保局发布《广东省医疗保障局关于印发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评估指标(试行)的通知》,标志着广东启动公立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
黄飞表示,广东要持续推进医疗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争取新增财力主要投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升基层医务人员的收入和职业发展空间;发展全科,做好做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稳步推进社区医院建设;控制城市大医院盲目扩张,合理约束公立医院趋利行为,促进不同层级医疗机构形成利益共同体;持续推动构建以健康为导向的医保制度。
(唐诗杨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