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谨防营养不良 建议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
▲制图 郑悦
“病都是吃出来的。”不少老人抱着这种观念,吃得过少。殊不知,营养不良已成为危害老年人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近日,在广东省老年健康宣传周活动视频启动仪式上,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老年病科主任医师楼慧玲介绍,一项纳入我国18个城市共34家医院6638例住院患者的调查显示,50%以上老年患者入院时存在营养风险,30%以上存在中重度营养不良。
楼慧玲表示,营养不良发生后,老人原有疾病会加重,免疫功能下降,感染疾病风险增加,死亡率升高。尽早关注老年人的营养,可以改善身体功能,维护健康。她建议,老年人应该坚持食物多样,最好每天食用的食物种类在12种以上,确保多种营养素的均衡吸收。
食物品种多样化 维持机体稳定
很多人常把“营养”挂在嘴边。究竟什么是营养,什么是营养素,却分不清。营养是指人体不断从外界摄取食物,经体内消化、吸收和代谢来满足自身生理需要、维持身体生长发育和各种生理功能的全过程。食物中含有能被人体消化、吸收和利用的具有营养作用的物质,则被称为营养素。
“营养素一般包括蛋白质、脂类、糖类(碳水化合物)、维生素、无机盐(矿物质)和水等六大类。近年发现纤维素对维护肠道微生态有重要作用,因此也把纤维素例为重要营养素之一,即七大营养素。”楼慧玲介绍,其中,糖类、脂类、蛋白质提供维持生命和健康所必需的能量,称之为宏量营养素。物质转换成能量的代谢过程中,需要维生素、微量元素作为辅酶维持保证代谢正常,称之为微量营养素。
营养素不够会怎样?楼慧玲表示,老年人能量不足,即对糖、脂肪、蛋白质的摄入不足,会导致营养不良,抵抗力弱。有的老人听说肉会升高胆固醇,容易导致心血管疾病,不敢吃肉。其实,胆固醇是组织细胞不可缺少的物质和重要的产能物质,参与形成细胞组织器官结构和重要激素合成。如果胆固醇水平过低,脑细胞膜合成障碍,会影响认知,发展成痴呆;还会导致免疫功能低下,反复感冒、肺炎、身体低度炎症疲乏等。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特别强调食物品种多样化。品种多样,才能维持身体的七大营养素,让老年人有体力、有活力去生活。”楼慧玲说,与大自然遵循能量守恒定律一样,保证体内能量代谢平衡,有助于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达到身体功能状态的自我平衡。
老年人不觉得饿 或是基础代谢下降
老年人有特殊的身体结构与代谢状况。随着年龄增大,消化系统发生变化。超过70%的75岁以上老年人牙齿缺失,咀嚼功能下降。视觉、嗅觉、味觉等感官反应迟钝,进食欲望降低。部分老人有多种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消化道疾病,以及吞咽困难、胃肠蠕动减慢,这都会导致进食量减少。
“很多老人说不觉得饿,其实是基础代谢率下降,能量消耗减少,反应到大脑中枢,就是不想主动进食。”楼慧玲说。
在脂肪代谢方面,老年人由于组织吸收和脂蛋白利用减少,发生清除障碍。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引起脂肪堆积。加上老年机体抗氧化酶活性降低,容易患上慢性病。
衰老过程中,蛋白质合成代谢降低。实验表明70~90岁老人的蛋白质合成率仅为20~23岁时的60%~70%。酶的活性降低,激素合成与分泌下降,会导致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肌少症等。
“科学的营养摄入是保障老年人健康的基石。”楼慧玲表示,在躯体功能没有因衰老受到大的影响时,对膳食营养进行调整、改善,保证基本营养素,维持生物系统自身机能修复的能力,可以减少疾病负担,延缓衰老,让老人更加健康长寿。
关注老年人心理状态 鼓励共同进餐
怎样吃,才能更营养、健康呢?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提炼出平衡膳食八项准则:食物多样,合理搭配;吃动平衡,健康体重;多吃蔬果、奶类、全谷、大豆;适量吃鱼、禽、蛋、瘦肉;少盐少油,控糖限酒;规律进餐,足量饮水;会烹会选,会看标签;公筷分餐,杜绝浪费。
楼慧玲介绍,与普通成年人相比,老年人在能量、营养素摄入量,食物形式、饮食习惯等方面有特殊要求。《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针对65周岁以上人群提供了合理膳食指导。
65~79岁的一般老年人群,需要关注衰老所引起的食物摄取、消化吸收等功能减退。有4个核心推荐:食物品种丰富,动物性食物充足,常吃大豆制品;鼓励共同进餐,保持良好食欲,享受食物美味;积极户外活动,延缓肌肉衰减,保持适宜体重;定期健康体检,预防营养缺乏。
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年人,身体功能显著衰退,易患有更多慢性病和其他疾病。需要更精细的膳食营养管理,必要时可寻求专业营养师指导。有6个核心推荐:食物多样,鼓励多种方式进食;选择质地细软的食物;多吃鱼禽肉蛋奶和豆,适量蔬菜配水果;关注体重丢失,定期营养筛查评估,预防营养不良;适时合理补充营养,提高生活质量;坚持健身与益智活动,促进身心健康。
楼慧玲强调,要关注老年人进食的心理状态。“他们生活能力下降,更需要陪伴,共同进餐能保持良好食欲。建议家人和老人一起进食,享受美食非常重要。”
(作者单位:省卫生健康宣教中心 医学指导: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老年病科主任医师 楼慧玲)
栏目:关注老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