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卫生健康电子报

广东卫生健康综合 从“看病难”到“看难病”医院能力强起来 她这样守护广州健康 近十年广东人口结构变化之思

当前版:第3版:综合
PDF原版下载
综合
03

从“看病难”到“看难病”医院能力强起来

——访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政主官刘华锋

朱琳 唐诗杨 刘喆

▲医院外景

近日,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以下简称“广东医附院”)胸外科借助达芬奇机器人完成粤东西北首例肺癌根治术高难度手术,在机器人3D及高清15倍视野下,精确地切除患处病灶。患者术后恢复良好,还为医院送上锦旗表示感谢。

从前,粤西地区的患者查出疑难杂症,想要接受国内一流水平的规范治疗,往往只有一个选择:到省城大医院去。而如今,越来越多的患者不用出远门,就可以在粤西地区接受高水平诊疗,取得良好的疗效。

作为粤西地区唯一一家跻身广东省首批“高水平医院”和上报国家的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单位,近年广东医附院聚焦患者“急难愁盼”问题,在学科发展、技术提升方面取得长足进步。

目前该院有广东省特色重点学科2个、省高等学校珠江学者设岗学科2个、省临床重点专科14个、省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1个、省重点实验室2个。2020年底,在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对高水平医院建设中期考核中,该院在11家“强基层”高水平医院中整体排名靠前。考评结果评价,该院已基本建成辐射粤西地区的医疗救援中心以及集医教研于一体的区域医疗高地。

▲刘华锋(中)带领团队查房

“流”出去的患者留下来了

“医院医疗服务范围辐射粤桂琼三省交汇地区约3000万人口,人口基数大,来就诊的患者疾病种类多。”主持医院全面行政工作的副院长、肾内科学科带头人、内科学教授刘华锋介绍,医院开放床位2247张,年门急诊量超过150万人次,年出院量近10万人次。

现在湛江到广州交通便捷,原来6小时以上的路程缩短为3小时,患者往外走更方便。但是,随着医院技术发展,却有越来越多的患者留了下来。

把患者留在当地,靠的是“六大管理战略”,即精细化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医疗服务能力、医教研三位一体、辐射引领能力和融入地方经济。“这六方面,核心是医疗技术提高,解决整个区域的危急重难疾病。”刘华锋说。

医院坚持疑难危重症诊疗中心的战略定位,全力提升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凝练区域医疗服务差异化优势。加强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危急重症五大中心”建设和一体化重症体系建设。

胸痛中心搭建急诊胸痛诊疗技术团队,建设急性胸痛诊疗单元,创建省级胸痛中心示范单位,加强成员介入资质培训,提高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治疗率,缩短再灌治疗时间,降低AMI死亡率。心脏介入技术提升明显。今年3月,医院结构性心脏病专科和超声医学科等多学科团队,在外院专家指导下顺利开展粤东粤西地区第一台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术(TEER)。这标志着该院结构性心脏病专科的经导管介入技术取得里程碑式突破,为广大不能耐受外科手术的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带来福音。

医院深入推进亚专科和专病中心建设,依托“高原(临床一级学科)”建“高峰(优势二、三级学科)”推进学科建设,培育一批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临床专科,并在国家临床专科方面取得突破。

同时,加快特需医疗和国际医疗服务能力建设,为湛江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和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提供必要支撑。加强智慧医疗和智慧服务信息化建设,推进人文医院建设,持续改善医疗服体验。

“攻坚克难”寻发展

“做了两年半的行政主官,感觉每天都不容易。刚接手时,要梳理问题,又要开拓创新,尤其难。”2019年底,刘华锋主持医院管理工作,首先面对的是“难啃”的历史遗留问题。

“十一五”至“十三五”期间,医院错过了公立医院规模拓展的战略机遇。门诊改扩建装修长期停滞。新外科大楼建筑面积4万多平方米,启用即可为医院新增病床800张以上,但由于大楼的土建和二次装修工程出现脱节,影响大楼启用和医院业务拓展。产前诊断中心建设拖延3年多,精准医学发展思路不清、VIP门诊、病房和体检服务相互分离,近两千万仪器设备闲置或低效使用……

刘华锋和班子成员围绕规模扩展和内涵提升双核心,打好“强内涵”和“补规模”组合拳,一个个攻克难题。向管理要效益,明确将2020年定为“医院管理提升年”。建立运营管理委员会,提高运营管理水平;构建督办体系,提升中层执行力和整体工作效率。以“快速提升信息系统获得感”为工作重点,集中力量抓医院信息系统(HIS)改造、医院资源规划(HRP)建设和互联网医院重点模块,受到院内院外双认可。

“最大的短板是人才短板。”刘华锋坦言,湛江地处粤西,远离珠三角发达地区,人才引进困难、流失严重。

为此,医院确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战略,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层层压实人才梯队建设责任,强化专科负责人的主体责任;持续推进亚专科和专病中心建设,搭建人才成长和事业发展平台;构建现代化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按“稳培引用考”五字方针,稳步推进人事制度改革,畅通人才“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通道;建设适合医院集团化发展的人才双向循环体系;制定科学的绩效评价机制。

“员工获得感和幸福感的来源,主要有四方面,第一是薪酬,第二是文化,第三是未来,第四是关爱。”刘华锋说,医院在深化人才管理制度改革的同时,倡导公平公正的医院文化,让员工、特别是中青年人对未来有盼头。通过一系列改革,医务人员满意度每年增长10%左右,从2018年的全省排名倒数第一,提高到当前的全省中高水平。

“3环模式”提升区域服务能力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来袭,“抗疫第一责任人”刘华锋带领相关科室抗击疫情,早在1月中旬即发现、隔离和成功救治粤东西北首例新冠肺炎病人。坚守了两年半,他们实现“双无”目标,即无死亡病例、无院感事件发生。

作为广东省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他们在“护湛”“援鄂”双线会战中取得战略性胜利。医院受湛江市政府委托,为乌克兰布罗瓦雷市及德国11家三级医院提供新冠肺炎防控技术与经验支持。

“在疫情防控中,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坚持防治结合,全面提升防控和救治能力意义重大。”刘华锋说,为进一步提升湛江市应对突发重大传染病防治能力,医院推进海东院区建设新增传染楼项目。

如何利用医院优势带动区域及基层医院共同发展,如何在助力健康广东和健康中国建设中作出更大贡献,一直是医院领导班子思考和努力的方向。

刘华锋表示,“十四五”期间,医院实施“3环”发展模式,首先,升级院本部作为“内核”,致力建设一院多区的高水平医院;其次,通过托管多家二级医院建设城市医院集团作为“中环”,打造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引领湛江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最后,通过专科联盟和远程医疗建设集团“外环”,辐射湛茂阳以至北部湾地区。

借势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该院打造粤西首个医院集团。2020年,先后托管湛江市遂溪县第二人民医院、遂溪县人民医院及麻章区人民医院,并通过集团管理中心、区域医技中心和信息集成三个平台建设,不断强化分级诊疗体系。切实将医院建成区域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突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迅速、区域内疑难急危重症患者服务优质的城市医院集团。

在刘华锋看来,“高质量”对医院意味着高效低耗,对患者意味着同样资源条件下获得更优质、安全、便捷的服务。医学在不断探索中发展,作为大学附属医院,其高质量离不开医研、医教协同。未来,医院将建立临床需求导向的科研体系,积极参与解决医学科学领域的“卡脖子”问题。加快建设集“临床科学研究、疾病诊疗和人才培养”三位一体的临床医学研究院,打造规范化、标准化、规模化的临床试验服务中心,加速临床经验向临床指南转化。

(作者单位:省卫生健康宣教中心 广东医附院)

放大 缩小 默认
投稿邮箱:gdjk#szb#vip.163.com
本网站由广东卫生健康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ICP备案号:粤ICP备2022057423号-1

友情链接:广东省卫生健康委政务服务中心  全国12320卫生热线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健康广东

读者留言

看不清,换一张图片 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