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南海区着力打造医养结合高质量发展样板
托起老人幸福晚年
在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沥东社区幸福院,各个楼层皆设置了长者休息区、娱乐区等休闲区域,并为社区60岁以上老人提供日托、午餐搭食服务。而距离这里不到2公里路程的大沥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期设有30张医养结合床位,配备专业的医护人员,每周有专家坐诊,为社区内的长者提供医疗、康复、预防、保健等服务,小病在社区就可以看。而盐步医院通过“医办养”,设医养结合床位51张,主要为失能失智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近年来,南海区卫生健康局结合实际,主动与民政、医保等部门沟通,对医养结合工作进行了许多有益探索。
推进医养结合 让养老有“医”靠
目前,南海区人均预期寿命已经达到了82.84岁,这意味着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扩大。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南海区常住人口366.72万人,60岁以上老年人有35.68万,占9.73%。由此可见,老年人对于医养结合服务的需求将不断增加,未来养老产业也将有大发展。
“医养结合”模式的核心是有专业的医疗资源进入养老领域,在基层养老、医疗机构、社区及家庭为广大老年人提供医、养、康、护“四位一体”有病治病、无病养老的医养结合服务。
南海区目前有三种医养结合服务模式,一是“嵌入式”医养结合,医疗服务嵌入养老机构和家庭,提供家庭病床、医疗护理、疾病诊疗、康复护理等服务;二是“家门口”式医养结合,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社区幸福院为主要阵地,通过签约家庭医生、家庭药师,为老年人开展医疗服务;三是医院、敬老院“两院一体”医养结合模式,医疗、养老机构利用地理位置相近、法定代表人为同一人的优势,依托医养结合床位开展医疗服务。
老年人根据个人意愿及自身情况选择医养类型,由镇内医疗机构提供相应服务。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南海区医养结合机构有4家,各类医养结合床位764张;全区15家二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挂牌成立老年医学科,建有老年医学科床位1000多张,9家医疗机构建成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全区有15.67万名65岁以上老年人签约家庭医生,并接受健康管理服务,4万多名用药复杂的65岁以上老年人签约家庭药师。推进医养结合,让养老有“医”靠,南海已经迈出了坚实步伐。
今年,南海区计划新增医养结合床位600张,在桂城街道、大沥镇和西樵镇建设3个新型社区医养结合型机构。
六个“化” 追求更高服务品质
南海区卫生健康局党组书记、局长邱宇翔表示,未来南海区将继续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镇内公立医院医养服务体系建设,并在各个镇(街)大力推广,探索更高服务品质、更具特色的南海医养服务方式,实现镇域闭环,解决特殊养老需求。同时,南海始终坚持普惠性,通过整合政府和社会各界的资源,让普通大众都能够享受到高质量的医养服务。
在今年4月22日,南海区召开的分级诊疗构建分类医养服务体系医养结合工作现场会上,南海区明确了今后医养结合模式建设的发展方向,主要体现在6个方面:
系统立体化。从需求端来看,老人的多样化需求决定建立养老体系必然是立体的,不是某一个站点、场所能解决的,必须要用立体的、网格化的思维来考虑。从供给端来看,南海有高层次的三甲医院,解决大病救治问题,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以解决小病治疗和术后康复的问题,也有基层社区提供日常信息沟通,还有市场化的机构能提供更优质的私人定制服务,这都需要一个立体化的医养结合服务体系。
康养专业化。针对不同老人是失能或失智,还是在慢慢康复阶段,要提高专业化水平,靠专业的队伍,专业的服务来保障。
服务社区化。社区作为基层治理的最小单位,与群众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需要压实社区的责任,充分调动社区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收益用好,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
机构市场化。在整个养老体系里,居家养老是基础,社区养老是依托,而机构养老是至关重要的补充。政府需要大力支持机构养老,充分调动市场力量。未来,南海区国资公司将大力介入养老机构的建设,同时吸纳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其中。
管理信息化。通过信息化建设,不仅能够广泛收集群众信息,反馈群众需求,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更有利于提高政府管理和单位服务的效率。信息化是把服务力量和养老需求有效结合的最有效办法。
支撑产业化。养老事业、医养结合工作都需要产业的支撑,南海区在药物研发、医疗器械、医药耗材等方面都有着雄厚的产业基础,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形成产业的联动效应,以产业转型推动社会经济转型,使其成为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