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卫生健康电子报

广东卫生健康新闻 加速医疗服务水平提升 多级区域医联体远程超声智慧平台在四会市启用 中山六院研究团队提出CEA分层监测方案 韶关市曲江区首批“电话亭”式移动核酸采样亭投入使用 提供充足“弹药”和“粮草” 中山市古镇人民医院医疗救治“不断线” 让隔离学子“不掉队”

当前版:第2版:新闻
PDF原版下载
新闻
02

中山一院助福建省三明市在医学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再上台阶

加速医疗服务水平提升

□梁嘉韵 彭福祥

一大早,吴女士来到福建省三明市第一医院的名医工作室就诊,她预约到了从广州专程来三明市坐诊的专家号,希望能找专家好好看看自己支气管的旧疾。

为吴女士看病的是来自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中山一院”)的谢灿茂教授,他是国内知名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专家。谢灿茂这次因“名医名家三明行”活动来到三明市开展诊疗活动,包含他在内的11位中山一院各科室专家要在短短两天时间里开展门诊、手术、查房、病例讨论等活动,并对当地的医务人员进行业务指导和授课。

据悉,此次诊疗活动是中山一院与三明市第一医院合作共建省级区域医疗中心的内容之一。2021年8月30日,中山一院分别与三明市人民政府和三明市第一医院就合作共建福建省级区域医疗中心签署协议。中山一院在医院管理、专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术交流、互联网远程医疗服务等8个方面与三明市第一医院加强合作共建。

有底气开展复杂手术

只要有时间,朱庆棠都会与同事们一起查房,了解病人术后恢复的情况,叮嘱他们需要注意的地方。作为首批驻点帮扶的专家,朱庆棠如今有着双重身份,身为中山一院副院长的他,现在还挂职担任三明市第一医院副院长。从去年9月开始,他就作为第一批驻点专家进驻三明市。

曾有一名患者因一场工地事故住进了三明市第一医院,接受了朱庆棠的手术治疗。

“水泥喷射到手部到腕部肌肉当中,急诊医生就把它打开清创,发现血管、神经、肌腱都被水泥给腐蚀了。专家经验比较丰富,看到血管缺损了一部分,还给他做了血管移植,股前外侧皮瓣带血管蒂的血管移植,”三明市第一医院骨科主治医师吴建顺说,“之前我们医院没有开展过这样的手术,要做就必须转诊到上级医院。而朱庆棠的到来,让我们医院有了实施这项手术的可能。”

“在骨科方面,对于严重肢体创伤的保肢,现在能够做到零转诊。”朱庆棠说,在心脏介入手术方面,三明市第一医院如今也基本上可以独立开展,在电生理方面不需要再请专家来指导。

把先进的学科理念带到基层

除了中山一院派专家来到三明市驻点,三明市第一医院也派出了不同科室的骨干前往广州进修学习。

在手术室里,三明市第一医院麻醉科主任医师李学山戴着一顶跟别人不一样的手术帽,这是他曾经在中山一院进修三个月的证明。尽管时间才短短三个月,但李学山觉得收获满满。

“我觉得他们的医疗服务能力非常强。因为平时积累了一整套标准化的规范,所以他们有这个能力,值得我们医院、我们麻醉科去学习。”李学山坦言。

中山一院与三明市第一医院合作以来,其影响并不仅仅只惠及于一家医院。通过巡诊、讲座、授课以及云看诊、云查房等形式,三明市各县总医院也能够得到专业的指导,让基层百姓“零距离”共享专家的医疗服务。

将乐县总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肖春林说:“他们把国内外一些先进的学科理念带到我们基层,通过讲课以及实际指导,为我们基层医院的学科建设指明一个方向。”

数字驱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要实现医疗“国家队”与地市的紧密合作,让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除了派驻专家、名医坐诊外,更重要的是要完成从“输血”到“造血”的过程。

朱庆棠介绍,要增强当地医院“造血”功能,一是借助科技,特别是数字化技术、互联网技术,加强双方专家的沟通交流;二是将信息技术下沉到基层,从市到县、村的网络里。

在帮扶过程中,中山一院以“云查房”为抓手,加速提升数字化健康医疗服务能力,再依托医防融合联盟体系,中山一院正携手三明共创长效服务机制和高效带教模式。在“名医名家三明行”中,应用微医“云查房”平台,中山一院关节外科主任医师廖威明教授与三明市第一医院骨科主任连福明,偕同三明市第一医院大骨科创伤组、运动医学组、脊柱组和关节组骨干医生,连线三明市尤溪县总医院、大田县总医院,开展了日常化的远程查房、会诊及培训,并完成了多团队、高效益的带教工作。

“你们的诊疗意见是什么?”“大家有没有不同意见?”与实地查房一样,在“云查房”过程中,针对每个疑难病例,廖威明和连福明询问远程连线的基层医生并引导身边同仁,通过共同探讨,达成对疑难病例的深度剖析,实现对基层医生和专科骨干的言传身教。

“应用数字化技术,三明市正着手建设远程医疗服务平台,从中山一院一直贯通到三明‘市、县、村’,辐射到村民的‘家门口’,让基层群众不出远门就能看专家。”朱庆棠介绍,更重要的是,上级医院专家通过远程查房、会诊、培训等方式带教基层医护人员,提升了基层医疗服务水平,让老百姓更信赖基层医护能力,逐步改变老百姓“看病就上大医院”的习惯,这将真正实现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下沉的目的。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放大 缩小 默认
投稿邮箱:gdjk#szb#vip.163.com
本网站由广东卫生健康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ICP备案号:粤ICP备2022057423号-1

友情链接:广东省卫生健康委政务服务中心  全国12320卫生热线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健康广东

读者留言

看不清,换一张图片 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