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划入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该怎么办?
封控区
管理措施:
实行 “区域封闭、足不出户、服务上门”管理措施。
实行名单管理,对外溢的人员也要追踪到位,开展居家隔离14天。
全体人员24小时内进行1次核酸检测,第1个潜伏期(14天)内前7天每天1检,后7天每2~3天1检。
解除标准:
需同时满足以下三点:
近14天区域内无新增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
区域内最后一名密切接触者自末次暴露超过14天或转运集中隔离超过4天且核酸检测为阴性;
解封前2天区域内所有人员完成一轮核酸筛查,均为阴性。
管控区
管理措施:
实行 “足不出区,错峰取物”管理措施。
实施有效管控措施,居民凭出行色卡在规定时间内出行,确保错峰外出购置生活物资、领取快递以及接受核酸检测。
全体人员24小时内进行1次核酸检测,原则前3天每天开展1次核酸检测,之后隔2~3天检测1次核酸,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加检测频次。
若发现核酸检测阳性者立即转为封控区。
解除标准:
需同时满足以下三点:
近14天区域内无新增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
区域内最后一名密切接触者自末次暴露超过14天或转运集中隔离超过4天且核酸检测为阴性;
解控前2天区域内所有人员完成一轮核酸筛查,均为阴性。
防范区
管理措施:
实行“强化社会面管控、严格限制人员聚集”管理措施。
全体人员24小时内开展1次核酸检测,根据现场实际需要制定后续的防范区核酸筛查频次。
非必要不离开,如因就医、特定公务等确需出入的,须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保障运输生产生活、医疗防护物资转运、疫情处置和应急处置的车辆和人员通行顺畅。
解除标准:
防范区内所有封控区和管控区均已解封。
相关链接:
划分“三区”有标准
4月9日,广州对全市部分区域实施分级分类防控措施,实施分区分级差异化防控,划定了封控区、管控区和防范区。之后,根据疫情防控的进展,广州不少区新增或调整了封控区、管控区和防范区的范围。
为何发生疫情后,需要划分出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这三个不同的区域是依据什么标准划分的呢?
2021年9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印发《新冠肺炎疫情社区防控方案》(下称《方案》),明确要求一旦发生本土疫情,要尽早将社区(包含行政村)精准划分为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三类防控区域,统筹各方面力量,实施分类管理措施,其中对“三区”的划分标准和解除标准有了明确规定。
《方案》提出,封控区、管控区及其范围的划定由县(区)及以上疫情防控指挥部门组织专家根据疫情传播风险的大小进行划定。具体可综合考虑以下因素:
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居住条件、居住环境、居住地周边的自然屏障(河流、山川等),相关区域内人群防护情况、人群聚集情况、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与其他人员接触的频繁程度;
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工作、活动的时间、范围以及相关场所的密闭性、通风情况;
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在工作、活动场所出现时间和疫情发现后开始调查时间的间隔长短等。
划分“三区”标准,需要根据当地具体情况而定。例如,今年1月份,深圳公布的“三区”划分标准,就与国家《方案》基本一致。但在疫情已经呈现规模性暴发的上海,宣布实施分区分级差异化防控时,就采用了不一样的“三区”划分标准。
其中,防范区是指近14天内没有阳性感染者报告的居住小区近、自然村或单位、场所;管控区是指近7天内没有阳性感染者报告的居住小区、自然村或单位、场所;封控区是指近7天内有阳性感染者报告的居住小区、自然村或单位、场所。
划分“三区”的标准与疫情规模大小及源头清晰与否,有很重要的关系。
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解释,如果感染者来源清晰且不是聚集性的,划分的区域自然会小一些。“如果是单个阳性病例,那他所在楼栋和经常活动的场所,就有可能化为封控区;如果是在城中村,相邻居住楼栋也可能作为封控区。”在划分区域时,可能会参考感染来源、波及范围、病例居住环境和人流量等指标,“最难的是来源不清楚,就很难做到精准划分区域。”
在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美国微生物科学院院士卢洪洲看来,封控区、管控区划定的难点在于精准的流行病学调查,主要是密接、次密接的判定。
“不是划了一次之后就一成不变的,会根据后续的疫情进展,进行动态调整。”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表示,如果在某个范围内不断冒出新病例,就会考虑将它调整为封控区。
(朱琳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