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胃癌分期 告别谈“癌”色变
很多人一听到自己得了胃癌,便觉得大限已至。得了癌症,就等于收到限期的死亡通知书吗?非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胃癌是一种逐步发展的疾病,有早期、晚期之分。那么,胃癌分期具体怎么划分,不同的分期,治疗后的效果又有什么差别?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胃外科专家将进行详细解答。
早期胃癌难在早发现
人体正常的胃可以理解为一个巨大的“工厂”,细胞是工厂里的“工人”。在工厂里,有的细胞负责分泌胃酸、溶解食物,有的细胞负责吸收营养,搬运营养,这些“勤快”的细胞,共同维持着胃的功能。胃癌细胞虽然也是在胃部生长,但是,它们发生了基因突变,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它们接受了“坏思想”,于是有了三大变化:一是什么活都不干,它们既不分泌胃酸,也不帮忙吸收任何营养;二是可以无限繁殖,只要人还活着,胃癌细胞就会越长越大,越长越深;三是会沿着血管、淋巴管,转移到其他器官,转移到哪里,就在哪里无限繁殖。胃癌细胞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慢慢发育起来的这个过程,就是胃癌从早期到中期再到晚期发展的过程。在临床上可以粗略地将胃癌分为两类:早期胃癌和进展期胃癌。
胃部出现正中央稍稍红肿的黏膜是早期胃癌,是胃癌刚刚长出来不久还没发展成气候的样子,病变大小通常比指甲盖还要小。此时,胃部肿瘤还局限在胃的黏膜上,有些病例甚至不需开刀手术,用胃镜就可以将病变铲除干净。而且,术后大部分的病例不需要化疗便可以彻底治愈。
专家表示,早期胃癌的诊疗,主要的难点不在治疗,而在于早期发现。早期胃癌病变,大部分都是胃壁上突起一个小疙瘩,不会痛、不会出血、不会堵住胃,基本上可以认为,早期胃癌没有任何症状,发现早期胃癌的唯一可靠手段,只有及时的胃镜检查。
进展期胃癌则是癌细胞已经突破黏膜下层的胃癌,胃癌细胞已经在胃内深深地“安营扎寨”,甚至已经沿着淋巴管道、血管,转移到淋巴结、其他器官,患者可能会开始感到疼痛、不适,出现肿瘤、出血等。
“TNM分期系统”综合评估
那么,临床医生常说的Ⅰ期、Ⅱ期、Ⅲ期、Ⅳ期又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TNM分期系统”。现代医生,讲究的是“千病千治”,不同分期的胃癌有不同的治疗方法,单纯地把胃癌分成早期胃癌和进展期胃癌两种,未免过于粗放。于是,为了准确描述胃癌进展到什么阶段,医学界发明了一套分期的方法,称为“TNM分期系统”,它是丈量胃癌进展程度的一把“尺子”,也是临床上最常用的分期系统。“TNM分期系统”由三个基本要素组成,即 T分期、N分期、M分期,从三个维度来综合分析评估癌症的发展阶段。
T(“T”是肿瘤一词英文“tumor”的首字母)指肿瘤原发灶在胃壁上浸润的深度,胃壁是分层的,由内到外,可分为黏膜层、黏膜下层、浆肌层等。胃癌细胞通常起源于胃壁最内层的黏膜层,随着肿瘤的生长,肿瘤细胞从内向外,像树根一样越扎越深,最后穿破胃壁。根据胃癌细胞浸润深度的不同,可以分为T0~T4。
N(“N”是淋巴结一词英文“node”的首字母)指区域淋巴结转移的个数。胃的周围,存在着大量的淋巴结,胃癌细胞生长到一定程度,便有可能通过淋巴管道,转移到这些淋巴结中,形成淋巴结转移,胃癌越到后期,转移的个数便越多。根据转移个数的不同,N分期分为N0、N1、N2、N3a和N3b。
M(“M”是转移一词英文“metastasis”的首字母)指远处转移,指的是胃癌细胞通过各种形式转移到了其他器官,出现这种情况即为晚期癌症。没有远处转移是M0,有远处转移则是M1。对于胃癌,最可怕的一种远处转移方式是“腹膜种植转移”,肿瘤“就像在肚子里倒了一盆大米”,所有的内脏、小肠表面都长满米粒般的癌细胞,预后极差。
综合T、N、M的不同分期可进一步判定胃癌的具体分期,也即Ⅰ期、Ⅱ期、Ⅲ期和Ⅳ期,如T1N0M0、T2N0M0、T1N1M0划分为Ⅰ期,以此类推。各分期又各自有的亚分期,如Ⅰ期又分为ⅠA和ⅠB期。分期越晚,治疗效果越差,生存率也越低。Ⅰ期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5年的生存率可以达到93%以上,但是到了Ⅲ期,只有36%~54%,从早期胃癌到进展期胃癌,生存率几乎是断崖式的下降。
上医治未病,治疗胃癌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专家建议,适龄人群都应将胃镜检查纳入体检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