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金花街 一个典型的诞生
编者按:今年正值爱国卫生运动70周年。多年来我省爱国卫生运动以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突出卫生问题为主要内容,紧紧围绕不同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先后组织开展以除害防病、农村改水改厕、城镇卫生创建、健康教育等为重点的具有时代特色的卫生工作,使城乡卫生面貌得到显著改善。
在此过程中,我省不断积累实践经验,进行理论创新。本期“爱卫70年”栏目聚焦广州市金花街,理论探讨建国初期爱国卫生运动先进典型的生成之路。
1952年开始的爱国卫生运动,从起初的反“细菌战”举措,逐步发展成影响深远的社会改造运动,并产生首批爱国卫生工作先进典型,从而使这一运动承载更多社会改造功能。广州市金花街是爱国卫生运动中城市街道先进典型之一,探究其生成过程和生成机制,有俾于了解建国初期基层动员和爱国卫生运动的历史。
数十年背负“三臭”恶名
1952年初,美国发动细菌战,侵入中国东北领空撒布大量传播细菌的昆虫。为应对细菌战,3月8日,中华医学会总会理事长傅连暲在《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号召全国医药卫生工作者要更加积极地走上反对美帝国主义细菌战争的最前线。之后,中央防疫委员会发出《关于反细菌战的指示》,要求各级人民政府成立防疫委员会,各地根据不同区域、不同情况,做好防疫卫生运动。据《当代中国卫生事业大事记》记载,“由于这一运动的直接目的是反对美帝国主义的细菌战争,是保卫祖国的一项政治任务,是在爱国主义思想指导下进行的,中央把这个运动定名为爱国卫生运动。”
与其他城市一样,广州市爱国卫生运动的筹备工作在7月初就绪。7月11日,《广州市爱国卫生运动实施办法》获广州市人委、市政协、市政府会议通过。同日,广州市成立由朱光副市长任主任委员的广州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7月15日,广州市爱国卫生运动拉开帷幕。广州市各区宣传小组2万余人深入各区街进行爱国卫生宣传,各区街爱国卫生小组普遍建立起来,各街道则组成清渠突击队、捕鼠队、灭蚊队等,开展全方位卫生清除工作。
与同期爱国卫生运动中出现的南京五老村、北京龙须沟等城市居民区由落后转为卫生工作先进典型的情形相似,金花街也是当年广州市卫生黑点之一。
现属广州市荔湾区的金花街,地处广州西关外,以其相连的西华路中段明代所建的金花古庙得名,解放初期隶属西禅区,后改隶长寿区、荔湾区。1952年时,金花街有1100多间房屋,1万左右居民,其中三分之一为工人和摊贩。当年该街的居民要将粪便贮放在粪桶里等待4天,才有清洁工人上门收集,尤其是福宁里一带不加盖的粪桶,因此背负着数十年“三臭”(粪桶臭、坑渠臭、街巷臭)恶名。金花街有内街小巷79条,下水管道年久失修,兴和正街一带经常淤塞,恶臭熏天,雨天往往倒流入屋,居民苦不堪言。实际上,金花街上述情形正是当年广州一些老旧街区的缩影,经历爱国卫生运动之后,情况才发生根本变化。
▲建国初期居民清理下水道
▲早年居民区扫灰水大搞门前卫生
树立典型与国家认同
1952年8月11、12日,广州长寿区对辖区爱国卫生运动情况进行检查,包括金花街等7个行政街的224户居民住宅。《南方日报》报道提及,“街坊住户方面,以金花街做得较好。”这是进入检查阶段金花街第一次进入公众视野。
8月22日,《南方日报》刊发《广州金花街爱国卫生运动获得显著成绩》等2则报道。从报道中,可以看出,该街道和居民委员会的做法与全国各地做法大同小异:“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入手、大力宣传发动群众、抓住重点照顾全面、采取措施巩固成绩。”
据《荔湾文史》记载,当年的街道干部非常给力,“金花街办事处主任颜景莹,发动群众大搞卫生,清理淤泥垃圾,把大街小巷的房屋内外粉刷一新……经坊众的共同努力,在地板上铺上细沙、沿边摆上盆花,便成了花圃或街头活动场地,儿童于此玩耍,欢唱儿歌。”
随后,广州市开展先进单位和个人评选活动。进入全市评比阶段,金花街作为老城区爱国卫生工作典型,成为广州市模范单位。9月15日,市政府发出“关于推广金花街爱国卫生工作典型经验的通报”。9月19日,《南方日报》第2版刊发了记者采写的报道《目睹的奇迹》及广州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撰写的《金花街爱国卫生工作典型经验介绍》。同一版刊发了朱光副市长撰写的《为推广金花街爱国卫生工作的典型经验而努力!》
1952年12月,第二届全国卫生工作会议在京召开,毛泽东给会议题词“动员起来,讲究卫生,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粉碎敌人的细菌战争”。把群众性卫生运动上升到国家层面。此次会议总结爱国卫生运动经验,表彰全国卫生模范单位及模范工作者。广州市金花街在此次会议中被授予乙等爱国卫生运动模范称号。
至此,金花街完成了由卫生落后的老城区街道到爱卫先进典型的华丽转变。
新中国成立后,“树典型”作为一种工作方法和政治治理方式迅速推广开来。新中国成立之初,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遵循政治运作的基本规律,国家整合、制度建构与政治社会化策略高度协调,促使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社会方面获得长足发展,政治社会化机制与政治社会化效果甚为成功。抗美援朝使民族主义情绪高涨,对美国发动细菌战的谴责,使得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改善环境卫生,与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建立了情理上的关联和行动的正当性。从顶层策划、宣传动员、逐层传达、全面铺开、阶段检查、评比先进到典型激励,反复强化对机制及其正当性的认知,较好地把握了发动和掌控群众运动的关键,产生明显成效。在完成爱国卫生运动的同时,进一步深化了国家认同和新制度建构。
作为建国初期广州市老旧街区的代表,金花街具备落后典型的要素:底层民众聚居区、市政设施落后、公共卫生状况堪忧,因而成为重点关注片区。经历两个月的爱国卫生运动,金花街一跃成为爱国卫生运动先进典型,由此产生的爱国卫生运动工作经验更是在广东各地推广。此后历次爱国卫生工作评比中,金花街一直榜上有名,不断地强化着这一典型的示范意义。
(作者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
栏目:爱卫7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