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暖利器虽好也要当心低温烫伤
图虫创意
不同于接触高温物体的烫伤,低温烫伤的发生通常在不知不觉中,且引起烫伤的热源多种多样:暖宝宝、暖宫贴、电热毯、发热围巾……这些保暖神器,在带来温度的同时,如果使用不当,会造成低温烫伤,烫伤后若处理不当还会留疤,甚至引起细菌感染等严重后果。
低温烫伤危害不容小觑
低温烫伤指机体长时间接触中等温度,一般指44℃~50℃的热源,造成从真皮浅层向真皮深层及皮下各层组织的渐进性损害。在使用取暖物品时,由于温度不会太高,皮肤的感觉神经末梢逐渐适应了与热源温度的接触,没有明显的疼痛感,甚至有些人不会感到痛,因此低温烫伤经常不容易被发觉。但是在低热能的持续供热中,皮肤的表层组织会逐渐脱水,引起损伤。
研究显示,49℃热源持续接触3分钟,可致皮肤表皮损害,持续接触9分钟,可致皮肤表皮坏死;44℃热源持续接触6小时,可致皮肤不可逆损伤;热源温度在44℃~51℃时,损伤程度与接触时间成正相关。市面上常见的取暖物品,加热后温度一般在30℃~65℃,如长时间持续接触,则可能导致低温烫伤。
三类人要特别注意,一是婴幼儿,他们表达能力欠佳,如果监护人照看不周,很容易导致烫伤;二是糖尿病、中风后遗症等患者及老年人,他们肢体感觉功能减退或障碍,易受到烫伤伤害;三是麻醉术后患者、醉酒的人,因意识不清,易发生低温烫伤。
以上人群应尽量避免使用取暖物品,如需使用应特别照看,随时观察皮肤情况。另外,使用取暖物品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控制温度,温度越高损伤越大,建议直接调低取暖设备的温度(如电热毯调成低热档等),取暖物品不要直接接触皮肤(如热水袋裹一层毛巾,电热毯上加一条床单或薄被褥等);二是要控制时间,避免长时间的接触同一部位,使用暖宝宝贴时,可每隔一段时间,揭下来换个位置贴,使用电热毯或电暖袋时,可以在睡前使用,待被窝暖起来后再关掉电源或移走取暖物品,使用电暖扇或暖气片时,不要长时间对着身体同一部位吹;三是要科学选购,无论是哪种取暖物品,都应从正规途径购买,并按产品说明书正确使用。
进行“冷处理”是第一步
如果不小心烫伤了,应马上进行“冷处理”。尽快用干净冷水(15℃~20℃)轻轻冲洗或浸泡创面10~30分钟左右。注意不要在创面涂抹酱油、牙膏、蛋清、醋等,这些物质不但会增加创面感染的机会,还可能增加就医时处理的难度,影响医生对烧伤深度的观察和判断。
冲洗完毕后小心脱去衣物,如果烧烫伤严重,皮肤粘连衣物,可用剪刀小心地把衣服剪开、剥离,保留粘连皮肤部分,注意不要挑破水泡。如果仍然感觉到疼痛明显,可将烫伤处浸泡在冷水中15分钟左右,但要注意水温,避免着凉。
浸泡完毕,可用清洁的纱布、毛巾、棉布等轻轻覆盖创面,注意不要压破水泡。轻微红肿可以自行处理,若烫伤程度较严重应尽快到医院做进一步治疗。
(来源: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