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养生宜食辛 户外踏青亦有益
春节期间饭局多,鱼肉虾蟹、甜品糕点、饮料水果也少不了,人们食用的肥腻之品,在欠缺户外活动、经常熬夜或通宵的情况下,得不到有用的运化,可能成为诱发多种疾病的隐患。中医认为,春季的许多疾病都与外阳引动内热有关,数食肥令人中满(意为脘腹胀满),数食甘令人内热,并有 “膏梁(粱)之变,足生大丁(疔) ”之说。因此,春节假期饮食宜荤素搭配,讲究清淡,不可偏嗜,切勿暴饮暴食。
春夏养阳食五辛菜
中医养生倡导“春夏养阳”,春季多食用温补阳气的食物,补充人体阳气,有助于增强抵抗力,抗御外邪对人体的侵袭。正如《孙真人食忌》所载:正月之节,食五辛以辟疠气。” 疠气,是如今所说的传染性疾病。《荆楚岁时记》载元旦食五辛盘,即食五种带辛味的新鲜蔬菜。《正一旨要》云:五辛者,大蒜、小蒜、韭菜、云台、胡荽是也。现在春节已经没有了食用五辛菜的习俗,但北方食春饼,南方有食春卷之说,以新鲜蔬菜制作的春饼、春卷正是五辛盘演变而来,馅料荤素搭配,常选豆芽、韭菜、笋丝、肉丝等。
豆芽被称为“大豆黄卷”,在宋朝就已普遍食用,还与笋、菌并列称为素食鲜味三霸。豆芽味甘,性凉,具生发之性,有清热和胃的功能,温凉相配,补而不热,是滋养润燥、清热解毒的好选择。从中医的角度来说,开春吃豆芽,能帮助五脏从冬藏转向春生,有利于肝气疏通、健脾和胃。
韭菜味辛甘,性温,有温中补虚,调和脏腑的功效,适合春季时人体补养阳气。
春笋也是春季不可错过的食材。春笋味甘,性微寒、无毒,具有滋阴凉血、清热化痰、解渴除烦、利尿通便、益气消食等功效,可缓解食欲不振、脘痞胸闷、大便秘结、痰涎壅滞、酒醉恶心等症。春笋笋体肥厚,美味爽口,营养丰富,做法不同,风味也各异,炒、炖、煮、煨皆成佳肴。不过,春笋虽然味道鲜美,但性寒,且含较多的粗纤维素,一次性大量食用后难消化,容易加重胃肠负担。患有尿道结石、肾结石、严重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出血、肝硬化、食道静脉曲张、慢性肠炎、脾胃虚弱等疾病患者,要小心食用春笋,每餐最好不超过半根。春笋粗纤维多,若用春笋炒菜,应先用开水把笋片焯烫5~10分钟,然后再配合其他食材炒制,这样既可用高温分解大部分草酸,又能使菜肴无涩感,味道更鲜美。
“咬春”食萝卜通五脏之气
民间还有“咬春”食俗,《燕京岁时记》记载,立春日“妇女等多买萝卜而食之,曰咬春,谓以为却困也。”故立春又称 “咬春”,这一习俗至今在部分地区盛行。
萝卜又称莱菔,味辛甘,其辛辣之气是由于含有芥子油。春季食用辛辣之味可以通五脏之气,消食化痰开胃,调畅气机,有助于振奋精神,有助于消除“春困”带来的疲倦感和饱食后的腹胀感。春节餐桌不妨来一道萝卜,健康又应景。
适当增加户外锻炼
春季也是生长的季节,顺应这一自然规律,春节假期适当适时增加户外锻炼,将助阳气生发,加强胃肠蠕动,改善消化功能,去除暴饮暴食之后体内的积滞。传统项目有放风筝、踏青、爬山等。春季放风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在明媚的春光里踏青、放风筝,可以舒展筋骨,让身体随着放飞的风筝而不停移动,从而活动四肢百骸,尽情呼吸新鲜空气,吐故纳新,还可以消除眼肌疲劳,调节和改善视力,缓解颈椎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