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真有“后悔药”——艾滋病暴露后阻断
艾滋病海报
图虫创意
2021年12月1日是第34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宣传活动主题为“生命至上 终结艾滋 健康平等”,强调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共建共治共享,携手应对包括艾滋病在内的疾病流行带来的风险与挑战,为实现防治目标、终结艾滋病、终结疾病大流行而努力。
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因感染艾滋病病毒(HIV)而引起的一种慢性疾病。联合国艾滋病联合规划署统计数据表明,全球每年新发HIV感染的病例数呈下降趋势。但是,中国的新发报告病例仍在逐年增多,其中性传播所占比例超过90%,性活跃人群的预防工作成效仍不显著。因此,除了治疗,如何能更好地预防和减少新发HIV感染至关重要。
高危性行为引发艾滋风险高
HIV传播需要满足三个基本条件:质量、数量和体液交换。质量是指活病毒,数量是指有足够的病毒量,体液交换主要是指注射。在可以导致艾滋病传播的多种行为方式当中,如果没有采取预防措施,其传播艾滋病的几率由高至低依次为:输血约95%,母婴传播约30%,肛交约1%,共用注射器吸毒约0.67%,阴道交约0.5%,针刺伤约0.3%(实心针的概率更低)。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指的针刺伤是医护人员和警察等人群发生的职业暴露情况。虽然在我省已有一些医护人员在诊疗艾滋病患者的过程中发生了针刺伤,但至今未发现医护人员因针刺伤感染,这主要是因为大多数医护人员都服用了预防药物。
我省艾滋病传播以性传播为主(超过90%),异性和同性传播占比分别约60%和30%。异性传播中,有卖淫嫖娼引起,但更多的是非商业非婚,也就是多性伴引起。所以,与针扎伤的传染风险相比,发生过卖淫嫖娼、男男同性性行为、多性伴等无保护的高危性行为带来的风险更高。
暴露后72小时内很关键
目前艾滋病可防可控,使用安全套、发现即治疗和暴露后阻断等作为预防HIV感染的有效手段被普遍推广。一旦与HIV感染者或感染状况不明者发生高危性行为,不要慌张,可进行艾滋病暴露后阻断。
艾滋病暴露后阻断,又称暴露后预防,是指尚未感染HIV者,在与HIV感染者或感染状况不明者发生易感染HIV的行为后,于72小时之内服用特定的抗病毒药物,以预防HIV感染的方法。有人形象地称之为“吃后悔药”“吃避艾药”,意思是事前未加防范,事后补救。未感染HIV、在过去72小时之内与HIV感染者或感染状况不明者发生危险行为,包括未采取保护措施的阴道或肛门性交、性交时未佩戴安全套、安全套破损或脱落、共用针具吸毒或被性侵犯者,均可考虑采用暴露后阻断措施预防HIV感染。阻断药吃或不吃,可以咨询医生评估,但最终选择权在自己手上。
根据自身情况制定阻断方案
阻断药可在当地艾滋病定点治疗医院购买。虽然网上某些渠道可以购买阻断药,但一定要到正规的、有医疗资格证明的药房购买。暴露后阻断的费用主要是药费,药品价格因使用的阻断药种类不同而不同,价格范围从几百到几千元不等。费用除了药费以外,还涉及HIV抗体检测、肝肾生化检查,以及后续随访检测等检查和化验等费用。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相关指南推荐用药方案为3种药物联合使用,目前常用的处方有:替诺福韦或替诺福韦艾拉酚胺二选一,恩曲他滨或拉米夫定二选一,多替拉韦纳或拉替拉韦钾片二选一。具体选择可以根据使用者个人具体情况(如:接受美沙酮治疗、抗结核治疗、妊娠等)及医生建议,选择副作用小、适宜的用药方案。服用阻断药一定要遵从医嘱,连续服用28天,不随意服用,服用后也不随意停药。
暴露后及时阻断成功率高
科学研究显示,暴露后阻断的成功率在80%以上,成功率和首次服药及时性及服药依从性有关。暴露后越早服药,阻断成功率越高,暴露后2小时内服药最佳,最长不应超过72小时。服药开始后,每天规律服药比漏服阻断效果好。暴露服药后,要做药物毒副作用监测,分别在第14天、30天、90天要做艾滋病抗体随访检测。
最后,提醒艾滋病患者,我国《艾滋病防治条例》规定,感染HIV后要主动将感染情况告知自己的配偶和性伴侣,并做好保护措施避免他人感染;明知自己患有艾滋病仍卖淫、嫖娼或者故意不采取防范措施与他人发生性关系致人感染HIV,将被依法以故意伤害罪惩处。
(来源: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