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千里眼” 58岁仍坚守一线
——记南海经济开发区人民医院放射科主任医师陈小波
夜幕降临,朦胧月色映照大地。在佛山市南海经济开发区人民医院放射科,有一盏灯始终亮着。
陈小波正在忙碌,灯光照耀他额头上像小溪似的皱纹,根根银发若隐若现,眼睛里闪着光,脸上带着微笑。下班了,科室出现机器故障及疑难病例,他作为“元老”留下来帮忙解决。每次遇到这样的情况,他常常随叫随到,并乐此不疲。“我要一如既往发挥带头作用,有一分光就发出一分光的热量,确保科室工作正常运转,继续做好团队一分子工作。”
作为放射科业务顾问、主任医师,今年58岁的陈小波,37年坚守医学影像事业,如今还坚持在一线工作,上夜班,甚至下夜班后还有召必回。他说:“我以前是科主任,现在是顾问,只是转变角色而已,更应该以身作则。”
“像救火员,哪里紧急就往哪里去”
1963年1月,陈小波出生于江西省高安市。他选择医学缘于偶然。“高中毕业时,按考分选学校及专业,我觉得学医救死扶伤也不错,就选了医学,于是干一行爱一行。”大学顺利入读广州医学院医学影像系。自此,他就一头扎进医学园地,一生躬耕不息。
为提高专业技术水平,陈小波坚持挤时间学理论、学业务。研读专业相关的杂志和书籍、浏览专业学术网站,紧跟学术发展方向。
他曾到重庆医科大学附属一医院及江西医学院附属医院进修学习普通放射学、CT、MR。
2000年6月,陈小波扎根于南海经济开发区人民医院。作为放射科的学科带头人,为了能让患者得到及时的影像检查,陈小波几乎每天都是早早就到科里开交接班晨会,中午简单吃过饭后就立即投入工作中。
繁忙的工作之余,陈小波注重培训年轻医生和技师,发现设备操作或诊断报告书写不规范会及时指出,并让其知道“应该怎么做怎么写,为什么这么做这么写”。利用空闲时间带领科内医生讨论前一天工作中遇到的典型病例,通过共同参与、不断积累,夯实年轻医生的影像基本功,做好临床的“千里眼”。
有人说,陈小波就像救火员,哪里紧急,哪里活多,就往哪里去,解决疑难病例、科室机器问题及管理漏洞,为优质医疗服务提供有力保障。
在他的带动下,科内工作人员都能够主动作为,形成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他对影像学事业始终保持满腔热忱,并不遗余力地推动发展。主持了原佛山市卫生局科研立项(骶髂关节的强直性脊柱炎早期CT诊断及疗效观察),推广多层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在肠梗阻诊断中的作用和多层螺旋CT在头颈部减影CTA的临床应用、多层螺旋CT在急性阑尾炎及周围脓肿诊断中价值等10余项院级新技术,在临床应用中收到很好效果。
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陈小波勤于思考、善于总结,他在《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临床放射学杂志》等刊物发表多篇论文,擅长普放、CT诊断,熟悉MR诊断,对疑难病例有丰富临床经验。
“解决病人生理问题,还要解决心理问题”
问及从医30多年的体会,陈小波说:“要站在病人的角度做好一切工作:给病人检查时作出准确诊断,及早发报告,发挥侦察兵作用,为病人治疗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为给患者提供优质服务,陈小波带领科室医生不断优化各项影像检查流程。他通过言传身教,带领团队攻坚克难,解决许多疑难杂症,也拯救无数患者生命。他认为:“真正的医生兼学者,绝不是照搬书本、人云亦云,而是能够融会贯通,发挥到极致,并用到患者身上。”作为放射科的“元老”人物,他以“慧眼”识别疑难病灶,以“仁爱”之心为患者着想,以“严谨”精神传道授业,获得敬重。
“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这句话让陈小波感触颇深。他说,当一位医生走得越远,经历越丰富,越能读懂这句话蕴含的意义。很多问题并不是疾病本身所带来的,而是心理上的问题。“所以在看病的过程中,医生除了要解决病人生理上的问题,还要解决病人心理上的问题,能够真正理解、惦念和感同身受,这就叫做同理心吧,我认为这点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单位:南海经济开发区人民医院)
栏目:医心向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