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六院团队首创结直肠癌新辅助免疫治疗新方案
有望改变临床实践
广州讯 近日,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以下简称“中山六院”)肿瘤中心主任邓艳红教授牵头开展的“新辅助特瑞普利单抗(PD-1抑制剂)联合或不联合塞来昔布(COX-2抑制剂)治疗错配修复蛋白缺陷(dMMR)或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SI-H)的局部进展期结直肠癌的单中心、平行、非对照、随机、II期临床试验(PICC)”的近期疗效结果在《柳叶刀-胃肠病学与肝脏病学》上发表。
据介绍,根据结直肠癌的发生机制,可以分为染色体不稳定型和微卫星不稳定型。既往研究报道微卫星高度不稳定型的结直肠癌,由于具有高肿瘤突变负荷和大量的淋巴细胞浸润,对以PD-1单抗为代表的免疫治疗较为敏感,且越早使用获益越大。那么有没有可能对这部分患者先进行免疫治疗,再进行手术?
根据这个思路,中山六院开展了全球首个报道的术前使用抗PD-1单克隆抗体单药或联合COX-2抑制剂治疗dMMR/MSI-H的局部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的前瞻性临床试验。
研究结果显示,特瑞普利单抗联合塞来昔布组患者的病理完全缓解率高达88%,特瑞普利单抗单药治疗组的病理完全缓解率为65%。这意味着有88%和65%的患者在接受研究方案规定的6个周期(3个月)新辅助免疫治疗后,在手术切除的原发肿瘤样本和所有采样的区域淋巴结中已经没有任何肿瘤细胞残留。相比之下,传统辅助化疗或放化疗的病理完全缓解率仅为9%~25%。
研究同时证明了特瑞普利单抗联合或不联合塞来昔布的新辅助免疫治疗策略安全可行,所有入组患者在治疗期间无一例出现疾病进展,且都如期接受了根治性零级切除术。新辅助治疗期间,仅1例患者(占3%)出现了3级或以上不良反应,而传统辅助化疗或放化疗3级或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38%。研究证实了dMMR/MSI-H患者术前接受PD-1单抗特瑞普利单抗的高效性和安全性,为这部分患者术前使用PD-1单抗治疗提供了循证医学证据。
这个研究成果有望改变临床实践,法国圣安东尼医院肿瘤内科的Thierry André教授在同期述评中表示,该新辅助免疫治疗策略对于微卫星高度不稳定型直肠癌患者的器官功能保护以及体力较弱(不能耐受放化疗)的结肠癌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简文杨 戴希安 胡华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