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卫生健康电子报

广东卫生健康综合 《广东省中医药条例》亮点解读 回顾百年沉浮  树立中医自信 牢记初心使命  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

当前版:第3版:专版
PDF原版下载
专版
03

“中国共产党与中医百年”研讨会在广州中医药大学举办,专家热议——

回顾百年沉浮 树立中医自信

朱琳 孟楠

1929年2月,民国政府第一届中央卫生委员会议通过臭名昭著的“废止中医案”,立即遭到中医药人士的纷纷奔走抗议。
1929年2月,民国政府第一届中央卫生委员会议通过臭名昭著的“废止中医案”,立即遭到中医药人士的纷纷奔走抗议。

1975年,广州中医学院李国桥教授在海南主持青蒿素临床协作。
1975年,广州中医学院李国桥教授在海南主持青蒿素临床协作。

20世纪50年代,屠呦呦(前右)与老师研究中药。
20世纪50年代,屠呦呦(前右)与老师研究中药。

走进广州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就能看见“中国共产党与中医百年”图文展在一楼大厅两旁呈大写八字伸展开来,像一双手臂将入馆的人围拢其中,不少师生驻足品读。这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该馆隆重推出的重磅主题展之一,为党的百岁生日献礼。

一张张雅致的展板将百年大党与古老中医的故事娓娓道来。1955年广东中医药专科学校第二十一届毕业同学的留影中,多数为男生,利落短发、浅色衬衣、青涩的面孔,让人不禁对那段青葱岁月浮想联翩。图书馆馆长张正介绍说,广东中医药专科学校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唯一存续的中医学校。

我们党是如何将传统中医药视为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予以保护、传承和发展?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之际,“中国共产党与中医百年”研讨会在该馆的全国首家抗疫文献馆内举办,与会专家踊跃发言。

中西医结合 党领导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经验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建党100周年大会的重要讲话中有‘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金句,中国人民是崇尚正义、不畏强暴的人民。在百年中医历史中,我们的先辈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研讨会上,广州中医药大学医史文献专家刘小斌教授对他的老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已故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的理论观点进行回忆梳理。

据介绍,邓老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生历程与我国中医事业发展息息相关。在华南中医界,邓老有一段地下斗争的经历;他长期以来对中国共产党、对祖国、对中医事业抱有炽热之爱;他灵活运用马列主义哲学中的唯物辩证法、矛盾论、实践论,指导中医学术研究,这些事迹,让他成为 “红色中医”。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邓铁涛在广州太平南路药材店坐堂。这时曾与他在香港一起参加文艺通讯社的朋友谭军加入东江纵队。受东江纵队司令部之命,谭军请邓铁涛做秘密交通站的工作,他毅然答应。此后,经常有地下工作者以看病为名,到他坐堂的地方接头。他还不时陪东江纵队一位乔装打扮的女同志上街购买游击队需用的物资,存在自己家里,等游击队派人来取。这是邓铁涛在革命时期一段难忘的经历,当时医生职业给了他有利的掩护。

新中国成立初,由于一些对中医不正确的认识,中医事业举步维艰。邓铁涛的母校、也是解放后华南仅存的中医学校——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在向中南卫生部申报招生计划时,却获批示“勿需培养新中医”,不同意继续招生。时任学校教务负责人的邓铁涛,在报刊上发表《新中国需要新中医》一文,从国家建设的角度强调发展中医教育的必要性。1950年第一次全国卫生工作会议确立“团结中西医”的卫生工作方针之后,学校获准招生。1954年,中医事业走上正轨。

经历过20世纪20年代末以来的“废止中医”风潮,与新中国对中医事业的重视相比较,邓铁涛深深感到新旧社会的极大不同。1958年12月,邓铁涛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

1992年,邓老曾撰文表示,中西医结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医事业发展的重要经验之一。中西医结合是在我们党领导下,组织高级西医学习中医,中西医合作,共同探索新问题、创造新成果。与“中西汇通”观点有本质区别。

“中西汇通”最先是在西学东渐的影响下,其后在民族虚无主义与买办资产阶级的压迫下,少数有识之中医,企图通过沟通中西医以求自存的一种探索。它导致少数有名望的中医从“中西汇通”走上“废医存药”的道路。

“中西医结合强调中医理论体系,这是中医最宝贵的。在中医与西医理论指导下之实践相结合,才是真正的中西医结合。”刘小斌说,新中国成立后,提出中医进修应以“四大经典”为主要学习内容,纠正把中医改造为西医医佐的所谓“中医进修”的错误做法。

坚定文化自信 让中医药瑰宝焕发强大生命力

“希望更多医学生学习中医,更多人了解中医药文化,树立中医自信。”“受邓老铁杆中医的熏陶,临床病人当中95%以上,我是用纯中医中药进行治疗,都能达到比较好的疗效。”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潘华峰、佛山禅城区中心医院副院长邬素珍等十多位专家结合新时代国家政策形势及中医药发展现状、前景展开热烈研讨。不少专家表示,在推动中医药传承发展的征途上,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才能让中医药这一宝贵财富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在革命战争时期、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以来以及新时代等不同历史阶段,我们党都坚持不懈推动中医药与时俱进发展。”广州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刘秦民说。

1929年2月,民国政府通过“废止中医案”,立即遭到中医药人士奔走抗议。与国民党政府排斥中医药不同,早在革命年代,中国共产党就重视开拓中医药事业。1933年3月,江西瑞金的“中央红色医院”成立,分西医与中医科,主张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相结合,中西医合作。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十分严峻的卫生形势,我们党倡导中西医务人员团结起来,为人民健康服务。

20世纪60年代初,全球疟疾疫情难以控制,越南求助于中国。1967年5月23日“全国疟疾防治研究协作会议”召开,“523”成了当时研究防治疟疾新药项目的代号。会后,广州中医药大学(时为广州中医学院)教授李国桥组建该校“523”小组,于同年8月进入疟疾高发地区海南开展针灸防治疟疾研究。1976年起,李国桥团队多次到东南亚及非洲等地区进行青蒿素类药物对疟疾的防治和推广,持续至今。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对中医药事业发展高度重视。中医药已经传播到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尤其近年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医药的有效性得到有力证明,被越来越多国家所认同。

(作者单位:省卫生健康宣教中心 广州中医药大学)

栏目:百年回眸践初心

放大 缩小 默认
投稿邮箱:gdjk#szb#vip.163.com
本网站由广东卫生健康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ICP备案号:粤ICP备2022057423号-1

友情链接:广东省卫生健康委政务服务中心  全国12320卫生热线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健康广东

读者留言

看不清,换一张图片 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