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预防措施 禽流感不可怕
图一
我省于8月19日和9月22日分别报告了1例感染H5N6禽流感病毒的病例,专家研判认为,这两次出现的病例均为偶发个案,现阶段该病毒传播风险较低。但专家仍提醒各位市民,面对禽流感,不能放松警惕,日常要做好预防措施。
人接触染“毒”禽类可致病
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禽类传染性疾病,禽流感病毒属于甲型流感病毒,这类病毒主要依据病毒表面的血细胞凝集素(H)和神经氨酸酶(N)来命名,其中H有16个亚型,N有9个亚型,H5N6禽流感病毒是由甲型流感病毒的一种亚型。除了H5N6,目前出现过人类感染的禽流感病毒包括:H5N1、H7N1、H7N2、H7N3、H7N7、H7N9和H9N2等亚型。
禽流感病毒主要在禽类(如鸡、鸭、鹅、野生鸟类)之间传播,但也能感染人。当这些禽类身上的流感病毒感染人类时,就称为“人感染禽流感”。人感染禽流感的主要感染来源有:吸入含有病毒的气溶胶;暴露于病毒污染的环境,例如活禽交易市场;直接接触病死禽;直接接触病禽的分泌物、排泄物等。
人感染禽流感病毒后,刚开始会有发热、咳嗽、头痛、肌肉酸痛等像流感一样的症状;严重者会迅速发展为重症肺炎,甚至死亡。据目前研究显示:H5N1和H5N6亚型的病死率均超过60%,H7N9亚型的病死率近40%,即便病死率较低的H9N2亚型,其病死率也有6%。因此,早发现、早诊治十分关键。
购买处理禽类时多留心
我省是禽类消费大省,市民在日常购买和处理禽类时要做好个人防护及相关预防工作。
一、在购买禽类时应注意:不购买来源不明的禽鸟类产品,不购买活禽或病死禽,建议直接购买集中宰杀处理好的生鲜或冰鲜禽;不从活禽市场或流动摊贩处购买活禽家养,更不要将其与原有家禽混养;不接触高风险环境或物品,如:活禽,活体动物市场、农场,有可能被家禽粪便污染的物体表面。如果必须接触高风险环境或物品,应戴口罩、戴手套,做好个人防护,接触后尽快洗手。
二、在处理禽类时应注意:做好个人防护,尽量避免在家宰杀活禽。如果一定要在家宰杀,建议戴口罩、戴手套,避免用手触摸眼、口、鼻,宰杀完成后立即用肥皂、洗手液及流动水彻底清洁双手;处理禽肉及其制品时,应注意将生食和熟食分开,处理完毕后要彻底清洁双手,切过生肉的砧板应做好彻底的清洗消毒;烹饪禽肉及其制品时,应注意煮熟煮透;若接触活禽或病死禽后有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应戴上口罩,尽快就诊,并告诉医生禽类接触史或有无去过活禽市场。
除此之外,老人、孕妇、儿童、基础病患者等免疫力较差者尽量不要前往活禽市场或参与处理活禽,更不要接触病死禽;去公园、野生动物园、郊外等地方游玩时,应特别注意不要接触野生禽鸟,不要接触病死禽鸟,更不要捡回食用,尽量远观,如近距离观赏建议戴口罩。
专家表示,这两次报告的感染H5N6禽流感病例是在常规监测中发现,属于偶发病例。冬春季是人感染禽流感的高发季节,散发病例则常年均可发生。目前,大部分人感染禽流感病例均为散发,有个别家庭聚集发病现象,还没有确切证据证实禽流感病毒可以持续地人传人。因此,日常做好预防措施,禽流感也就没那么可怕了。
(郭倪君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