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卫生健康电子报

广东卫生健康综合 百年“传家宝”:“爱挑刺”的感控老师 学习贯彻重要讲话精神 推进高水平医院建设 认真查验接种证 有效预防传染病 为行动不便居民上门核酸采样

当前版:第3版:综合
PDF原版下载
综合
03

百年“传家宝”:“爱挑刺”的感控老师

朱琳 唐诗杨 刘琪莎

近期隔离病区内医护联合查房
近期隔离病区内医护联合查房

图为2003年广州八院医护人员救治非典患者,当时防护条件有限
图为2003年广州八院医护人员救治非典患者,当时防护条件有限

编者按

2021年9月10日是我国第37个教师节,今年教师节的主题为“赓续百年初心,担当育人使命”。在医疗队伍中,有一群特殊的老师,他们虽然不以在三尺讲台上天天授课为职业,却手把手地将医院感染防控知识传授给全院工作人员,从抗击非典到阻击新冠肺炎,他们总是冲在最前线,最大限度降低医务人员的感染风险,他们就是医院里的感控老师。今天,让我们走近他们,了解他们的“前世今生”。

近日清晨,已关闭门急诊的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以下简称“广州八院”)嘉禾院区显得格外宁静,绿区、红区标识将院区内不同管理要求的区域明确区分。

7时30分,手持绿码进入医院行政办公楼的人员逐渐多起来,院感管理科科长郭凤霞也是其中一员。作为感控负责人,郭凤霞看着陡增的人流,不禁担心起来,“现在国内疫情时有波动,又不断有外院轮换的医务人员、新入职后勤人员来院。如果有人麻痹大意,将健康码截屏进出,甚至为了给他人行方便,把自己的健康码截屏给他人用,保安万一没仔细核对,不就造成管控漏洞了吗?”

对此,院感管理科提出整改建议,医院立即行动,在行政办公区试点运行AI疫情防控人脸识别门禁系统。

该系统可实现进出人员免摘口罩人脸识别比对,“刷脸”即可进出,还能对红码人员进行警报,对未正确佩戴口罩以及体温异常的人员进行提醒。

这一举措,让郭凤霞暂时放下心中忧虑,转身又去找其他漏洞了。

像郭凤霞这样给医院感控“挑刺”的,在广州八院不在少数。整个医院织就感染管理三级网络,通过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院感管理科、科室感染管理小组三个层面,共100余人的团队,不断围绕感染防控查找漏洞、精准施策。“‘挑刺’是为了预见性地升级补漏。尤其近期推出的几项智能化举措,在提升防控能力同时解放人力成本,构建起信息化时代院感防控新模式,为院内所有人员保驾护航。”广州八院相关负责人说。

新冠疫情以来,广州八院医护人员连续奋战1年零8个月,累计收治新冠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3000多例。在与“短短14秒就感染”的德尔塔病毒过招中,医务人员依然保持战斗力和防控警惕。

抗击疫情,感控先行。这一群“爱挑刺”的感控人,也是这家百年医院的“传家宝”。

百年医院 术有专攻

感控,就是对医院感染的防控工作。广州八院,作为一所以传染病防治及肝病综合治疗为特色的百年医院,办院初衷就与感控密切相关。

民国早年,广州的传染病人和非传染病人混杂在普通医院治疗,极易引起院内感染。为改善传染病诊治条件,1921年,广州市政厅创办一家专门的传染病医院。几经辗转,1969年更名为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在与流脑、霍乱、登革热等重大传染病的长期斗争中,医院积累了丰富经验。

“第一次意识到传染病暴发的严重性,是与霍乱正面交锋。”现任门诊部主任的陈燕清回忆说,2001年,她在传染病一区做临床医生,200多名霍乱患者陆续而至。

医务人员忙而不乱,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根感控弦。大家清楚,霍乱是肠道传染病。为了防止被患者的呕吐物喷溅到,陈燕清和同事们穿着雨鞋、布质的隔离衣有序收治患者。

如果说这次霍乱的收治还只是试水,SARS(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又称“非典”)则是真正的考验。

2003年,陌生的SARS突袭,多名医护人员被感染、倒下。陈燕清从年初二开始值班,一直坚守到2004年疫情完全消退。当时的防护装备很简单,戴两个棉纱口罩,穿件布隔离衣,治疗的病人大部分需要无创通气、开放式吸痰和气管插管呼吸机通气。

感控工作主要由预防保健科负责,关键时刻,全院动员,参与感控。

大家发现,解决通风问题是稀释病毒的有效举措,于是“土法改造”,设计不同路线让医务人员和病人分别从各自通道进入病区,病房封闭,加装排气扇,将病房内的空气抽出。

“消毒、手卫生、传染病报告卡……感控人员想到什么,就立马行动。只有跑在病毒前面,才能保护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安全。”陈燕清说。

SARS推动了院感管理体系建设。此后,感控“找茬”渗入到医院建筑格局、医学体系、管理要素、领导意识、医院诊疗程序、技术培训等方方面面。

釜底抽薪 消除感控隐患

“边卷边把衣服抓在手里,这样散开,你后面很难控制。”广州八院教学楼一楼礼堂正在分组进行院感实操培训,“人人都是感控实践者”的红字在大屏幕上格外显眼。一位医务人员对着镜子生疏地脱着防护服,一旁的培训老师“不断找茬”,同时也手把手地示范脱衣技巧。

这批新轮换的医务人员即将进入隔离病区,只有考核合格,他们才能上岗工作。

“洗手时间不足15秒、穿戴个人防护用品碰地、脱防护服时污染工作服等,都会扣分。”郭凤霞说。

考核合格还只是第一步。医务人员进入病区后,感控人员通过院感防控视频监控继续督导,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给各科室感控员,科室再对相关人员重新培训考核。

其实,早在新冠疫情伊始,广州八院就加大感控管理人员配备力度,将感控关口前移,加强现场监督与指导。去年1月30日,该院建立感控监督员制度,在隔离病区严把每名工作人员的防护关。

长时间紧绷神经、连续作战,难免出现漏洞。广州八院以釜底抽薪的决心消除感控隐患,感控人员在医院领导的带领下,跟着国家、省级专家组一起第一时间查找原因,补上短板。

“调查发现职业暴露以呼吸道暴露为主,其中摘脱地点错误占比较大。部分工作人员防护用品穿脱流程有误、防护用品破损。”郭凤霞说,医院迅速健全上报追踪机制,强调报告流程与时限。同时,完善风险评估专家组成员,关心关爱暴露者的身心健康。

此外,该院感控工作进一步升级。6月21日,院感管理科调整为一级科室,由院长直接管理;印发指引、流程30多份,完善各项制度和应急预案;规范患者分类收治,降低交叉感染风险;强化环境清洁消毒,切断环境感染传播链;增强职业暴露防范意识,提升职业防护技能;全面开展健康监测,尽早发现异常情况。

“挑刺”是保护医护 更是对患者负责

从事传染病护理工作近20年,手术室护士长、院感培训老师廖思兰养成了爱洗手的“老毛病”。“人家一看我洗手,就知道我是医护人员。”廖思兰笑说。原来,她洗手总是严格按照手术室七步洗手法,指缝、指背、手臂……少了一步就感觉心里缺了什么,院感防控意识已渗入她的习惯。

去年2月,廖思兰曾参与广州市首例新冠患者妇科手术。当天,隔离二区一位31岁新冠肺炎女性患者突发下腹部疼痛,诊断为卵巢囊肿破裂,急需行剖腹探查手术。

为保证病人生命安全的同时最大程度减少病菌传播,廖思兰和相关医务人员仔细调研行走路线,确定流程,进行手术室环境和物品准备。手术历经2小时后顺利完成,患者通过特定通道转运至隔离病房。

直到术后所有参与人员按要求做好个人防护处理,手术室所有物品和周围环境严格按照指南做好处理和消毒,廖思兰悬着的心才安定下来。

“无论疫情期间还是非疫情期间,感控都一样重要。”廖思兰说,尤其在手术室,手术时若发生感染,轻则给病人带来额外痛苦,重则可能危及患者生命。

“感控管理是吃力不讨好的工作。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必须有相关专业知识,眼光毒,善于发现问题;敢抓敢管,不怕得罪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业习惯,一时间要他们改过来,肯定很难。所以,院感科除了多宣传,还得真正有权力,有抓手。”陈燕清说。

“专业感控人员是‘稀缺资源’。院感管理发展不能仅靠疫情推动。”郭凤霞坦言,目前院感管理科人员或是临床医生、护士转职而来,或是公卫人员,在专业发展、职称晋升上面临一定瓶颈。她希望,医学院校设置院感管理专业,有更多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加入感控队伍。

连续进行感控培训一个多月的廖思兰,嗓子讲得有些沙哑。很多学员在路上看到戴着口罩的她,都会主动打招呼,有20出头的医院配送小伙,也有50多岁的保洁大姐,一句句“老师好”,让廖思兰“心里好暖”。她说,“被挑刺”最多的学员,往往最后院感防控做得最好。

(作者单位:省卫生健康宣教中心 广州八院)

栏目:百年回眸践初心

放大 缩小 默认
投稿邮箱:gdjk#szb#vip.163.com
本网站由广东卫生健康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ICP备案号:粤ICP备2022057423号-1

友情链接:广东省卫生健康委政务服务中心  全国12320卫生热线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健康广东

读者留言

看不清,换一张图片 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