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卫生健康电子报

广东卫生健康科普 国产的新冠疫苗能否 应对印度的变异毒株? 夏日养心可用小麦 新冠突来莫慌张增强免疫防扩散 如何应对疱疹性咽峡炎 广东省健康自媒体联盟排行榜

当前版:第4版:科普
PDF原版下载
科普
04

新冠突来莫慌张增强免疫防扩散

郭倪君 池月云 整理

图虫创意
图虫创意

近日,广东多地相继出现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及无症状感染者,同时广州与佛山部分地区相继由低风险地区调整为中高风险地区,不免让人感到紧张。但不要慌张,应听从指挥,少外出,少串门,做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地做好个人防护工作,积极提高自身免疫力,严防疫情进一步扩散。

疫苗接种核酸检测尽量避免扎堆

疫情来袭,市民接种新冠疫苗的热情持续高涨。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醒,需要接种疫苗的市民要按照各市指定的线上预约等方式进行接种。预约成功后再前往接种点,如未预约成功暂不前往,避免扎堆。在接种现场应有序排队等候接种,同时全程戴好口罩、保持距离。值得注意的是,接种疫苗后仍需继续做好戴口罩、勤洗手、勤通风、一米线这“防疫四件套”。因为对于个人来说,疫苗的保护效果不是100%,并且产生保护性抗体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对于群体来说,在没有形成免疫屏障的情况下,新冠病毒依然容易传播。

另外,目前广东多地开展大规模人员核酸检测。居民应自觉根据所在社区居委工作人员的通知指引,预约采样时间或提前在线上填报相关信息,减少现场等候时间,再有序到指定的地点开展核酸检测。同样地,核酸采样期间应全程佩戴口罩,并按照现场工作人员指引,有序排队,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间隔。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以提高免疫力

除了接种疫苗,不要忘了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有助于提高自身免疫力,应对新冠病毒也就更多一重把握。

第一,个人卫生应落实到位。尽量减少触摸共用物品,减少握手,保持勤洗手、定期修剪手指甲等习惯,必要时可以用75%的酒精或者洗手液进行手的全方位清洁。对于上班工作时穿的衣物以及孩子去幼儿园或者学校穿的衣物要经常换洗,一些病毒可以藏在衣物上并在一段时间内保留感染力。

第二,三餐营养均衡,适量补充优质蛋白质。如果饮食中的蛋白质含量过低,免疫系统就容易被削弱,因此建议适当食用鱼、蛋、奶等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同时要注意营养均衡,荤素搭配,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多喝水。

第三,营造健康的生活环境。勤开窗通风,不仅能够改善室内浑浊的空气,让潮湿的浴室、厨房等细菌密集地通风,还能避免细菌滋生。建议每天早中晚各开窗通风1次,每次15分钟以上。尤其夏季开空调更应适时通风,定期清洁空调,并设置适宜温度,避免室内外温差过大或空调直吹引致感冒。

第四,保持乐观,适当运动锻炼身体,劳逸结合。正如中医理论所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加强锻炼,均有助于增强体质,减少疾病发生。推荐进行八段锦等练习可使呼吸深长有力。同时注意合理作息,长期睡眠不良者可致免疫力低下。

未接种疫苗的老人更需留心防疫

老年人因身体各方面机能下降,免疫力也较低,且多合并慢性疾病,感染新冠病毒后容易出现重症,65岁以上老年人更是重型或危重型新冠肺炎的高危人群之一。那么,没有接种疫苗的老人该如何做好防护呢?

首先,老年人应尽量少外出、少串门,不去人群聚集的地方,减少接触病毒的机会,尤其是患有基础性疾病的老年人。平时应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勤开窗通风等。

其次,如老年人必须外出,则应做好个人防护。购物前列好清单,尽量减少在商场或农贸市场逗留时间。出行时随身携带含酒精的免水洗手液、手套、口罩等防疫用品。在公共场所配合健康监测,正确佩戴口罩,尽量减少触碰门把手、货架、摊位等公共物品表面或佩戴手套,触摸后需及时进行手卫生消毒清洁。

需要注意的是,如没有正确地戴上或者取下口罩,或者仅戴口罩,却没有做到经常洗手、用没洗过的手摸脸等,仍然有感染病毒的风险。因此,老人应正确科学地佩戴口罩,手未清洁前避免用手触摸口、眼、鼻,打喷嚏、咳嗽时用纸巾或肘臂遮挡。

不建议老年人使用N95或KN95等防护口罩。由于这类防护口罩密闭性太强,呼吸阻力较大,长期佩戴后可能因缺氧而出现胸闷、气短、憋喘等症状。患有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的老年人更应谨慎使用。另外,口罩出现脏污、变形、损坏、有异味,需要及时更换,并正确处理丢弃,切勿重复使用。

更重要的是,老年人应密切留意自身状况。新冠肺炎早期症状难以鉴别,临床表现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部分患者以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等为首发症状,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如老人出现上述症状,千万不可大意,万一不幸患上新冠肺炎却自行观察服药,延迟就医,很可能导致疫情扩散。所以,此时老人应第一时间做好自我隔离,并告知家人,选择就近的、正规的医院就医。就医前避免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并全程正确佩戴口罩。就医时应如实告知医生患病情况,尤其是发病前14天曾到过中高风险地区或接触过来自中高风险地区的人员,要主动告知医生。

(郭倪君 池月云 整理)

放大 缩小 默认
投稿邮箱:gdjk#szb#vip.163.com
本网站由广东卫生健康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ICP备案号:粤ICP备2022057423号-1

友情链接:广东省卫生健康委政务服务中心  全国12320卫生热线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健康广东

读者留言

看不清,换一张图片 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