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宇飞出席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介绍“广东经验”
早发现 快处置 精准控
本委讯 5月20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疫情防控和疫苗接种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段宇飞出席发布会并回答主流媒体提问,介绍我省常态化疫情防控、新冠疫苗接种、核酸检测、外防输入、医疗救治等情况。
疫情防控 早发现 快处置 精准控
段宇飞表示,常态化疫情防控以来,广东先后发生了6起境外输入关联病例,均在7天内得到快速、科学、有效的处置,未发生传播扩散。回顾这几起疫情的处置过程,概括起来,广东主要是做到了“早发现、快处置、精准控”。
早发现,就是始终保持哨点监测的敏感性。一是完善发热门诊哨点监测。省级投资了近20亿元,在全省建立了441个发热门诊、1474个发热诊室,做到了规范化发热门诊县(市、区)全覆盖,发热诊室实现了乡镇全覆盖;督促各地严格落实预检分诊和首诊负责制,加强流行病学问诊;明确要求未设置发热门诊(诊室)的医疗机构、个体诊所、村卫生站和门诊部一律不得收治发热病人;加强医防联动,发热门诊数据及时传送疾控部门,对可疑疫情及时处置。二是严格落实发热门诊核酸排查。对所有发热门诊的病人,都必须进行核酸检测,并不断地完善工作流程,要求对发热门诊患者第一时间采样,6小时内必须报告核酸采样检测结果。三是扩大应检尽检的对象。广东将应检尽检对象由国家规定的8类扩大到21类,目前广东每天核酸检测人数固定在25万到30万。
快处置,始终保持快速应对、有效处置。广东将全省市分成6个片区,每个片区有一个现场工作指导组,处于常备状态。这6个组都是由广东省卫生健康委的领导担任组长,然后由相关处室的人员和疾控中心的专家作为成员。在工作组下面,广东分7个专业小组,包括流行病学调查组、大规模核酸检测采样队伍、大规模核酸检测队伍,还有医疗救援队伍、卫生监督队伍、中医治疗队伍,以及心理救援队伍等。一旦发生疫情,指导组要求一小时内要集结出发。还跟公安实行“三同时”,同时赶赴现场、同时开展调查、同时处置疫情。
精准控,精准划定防控区域、精准管控重点人群。一是实行三层排查法,首先第一层对密切接触者进行排查;其次甄别密切接触者,排查潜在的风险;最后精准确定防控区域,将防控范围划定为最小的单元。二是加强了病原学检测,实现精准溯源。将病毒基因检测应用于病毒监测、疫情处置,并且持续加强新冠病毒突变株相关病原学的监测。
疫苗接种 区分梯次 板块轮动 随到随发 不留库存
第一,接种策略上,实行了区分梯次、板块轮动。将全省根据所处的地理位置是否是口岸城市,以及人员的流动性、对外交往的频次,以及接种的能力,分成了三类:第一类地区主要是广州、深圳、佛山、东莞和珠海,是属于重点保障的区域;第二类地区有7个,剩下是第三类区域。在疫苗供应量不是很大的时候,重点保证第一类区域;当疫苗供应量大的时候,会向第二类和第三类区域增加疫苗的接种工作,采取轮动推进的策略。各个市县也要分成三类地区,高风险的人群首先接种。
第二,接种单位做到合理设置、安全规范。广东接种单位主要是两类,第一类是固定的接种单位,全省指定固定接种单位2289家,接种单元6299个。同时,设立大型的临时接种点856家,接种单元7156个。在这里面,广东设置60个固定的定点接种点,为港澳台同胞和外籍人士提供疫苗接种。
第三,疫苗的配送做到随到随发,不留库存。广东建立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每一批国家调过来的疫苗抵达广东后,从入库到出库,只需要两个小时,实现随到随发,不留库存。
第四,接种服务做到信息便民、温馨快捷。广东全力加强信息化保障,通过“粤健通”小程序和“粤苗”APP,为内地居民、港澳台同胞、外籍人士提供预约接种服务。而且广东设置了第二针接种提醒工作,接种后,通过“粤健通”小程序和手机短信,提醒受种者尽早按照规定的要求去接种第二针。各地还根据群众需求,提供团体预约、上门服务等。在港澳台同胞和外籍人士接种点,还设定了中英文对照的接种流程、标识引导和科普宣传资料,安排掌握懂英语、粤语等多语言的医务人员及志愿者参与接种服务。
核酸检测 持续提升检测能力 建设机动检测力量
一是持续提升检测能力,不断优化检测服务。截至2021年4月,全省共有740家医疗卫生机构具备核酸检测能力,按照单采单检计算,现在单日最大检测能力达到了228万人份。全省所有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传染病专科医院、疾控中心都具备了独立核酸检测能力,实现全省县(区)级检测能力全覆盖。同时,在检测机构中全面推行预约服务,实现分时段、错峰采样。还建立广东省新冠病毒检测信息平台,提供网上支付、推送检测报告等服务。
二是建设机动检测力量,积极应对全员检测。一是制定工作预案。以县(市、区)为单位,常住人口500万以下的城市,主要依托本地检测力量,积极发挥第三方实验室作用,确保2天内完成全员核酸检测。常住人口500万以上的城市,主要通过省内资源调度方式,在3-5天内完成全员核酸检测。另外,组建机动检测队伍,在全省核酸采样人员库、检测人员库的基础上,组建机动检测队伍,包括1200人的检测人员、2200人的采样人员,配备移动方舱实验室及相关辅助移动设施,形成机动检测能力。二是建立片区机动支援制度,全省划为6个片区,核酸检测也划成6个片区,由省级统筹核酸检测力量调度,及时完成全员核酸检测。
三是严抓严管标准规范,落实落细防控措施。今年4月,广东制定印发了广东省《新冠病毒检测工作规范》(第一版),明确21类“应检尽检”人群范围,将检测频次分为即时检测、实时检测、定期检测、动态调整等4类情形。同时,严格贯彻执行实验室准入及管理各项要求。
四是加强实验室质量的控制,确保检测质量和安全。完善省市两级核酸检测质量控制体系,实施全流程监管和质量控制,分别成立省新冠病毒检测能力和质量控制专家组和生物安全专家组,实行分片负责制,全面指导各地工作。
外防输入:坚持“四个严格”实现闭环管理
针对广东的实际,在“外防输入”方面,广东省联防联控机制相关部门一是坚持人物环境同防,二是坚持粤港澳联防联控,三是坚持“四个严格”实现闭环管理。筑牢从国门到家门的防线,守好祖国的“南大门”。
一是严格落实境外来粤人员的闭环管理。筑牢口岸检疫、医学观察隔离点、社区排查、发热门诊、医疗救治这五道防线,严格落实入境人员的健康筛查、核酸检测、封闭转运、隔离医学观察四个全覆盖,实现从国门到家门的全流程闭环管理。另外,广东通行“一码通”的健康服务码,实现入境旅客一次申报、多点互联、全程共用。对所有境外来粤人员,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实行严格的隔离和健康管理。
二是严格落实重点人群健康管理。对口岸的工作人员、转运人员、隔离酒店的工作人员等直接接触境外人员和货物的重点人群及相关人员,建立健康监测台账,纳入核酸检测“应检尽检”范围和疫苗接种“应接尽接”的重点人群。实行“一周检测、两套衣服、三区管理”。对点对点运输加强轨迹的管理、跨境运输全线防疫监督等八大措施,形成入境点、作业点、住宿点、工作沿线的“三点一线”全流程闭环管理。
三是严格落实粤港澳联防联控。加强信息共享和应急协同,强化豁免人员和海上流动渔民的管理。目前,粤港澳三地已实现核酸检测结果“双互认”;粤澳两地防控措施做到三个一体化,即防控目标一体化、防控措施一体化、防控数据一体化,两地实现凭7天内有效核酸检测证明可以自由通行。
四是严格落实冷链食品等进口货物全覆盖监测措施。围绕“人员、产品、环境”三大重点,落实“三强化三覆盖”,即持续强化冷库、冷链物流企业直接接触人员、产品和环境核酸监测每周全覆盖;持续强化落实市场环境每日清洁通风消毒全覆盖;持续强化进口冷冻肉制品和水产品安全监管全覆盖。
医疗救治:选优配强 分片指导 常态会诊 强化责任
常态化疫情防控以来,广东实现了零死亡、零院内感染。主要做法有下面几点:
一是选优配强,加强定点救治医院的建设管理。目前,省一级定点救治医院有3家,市级有32家,每个县再有1个后备的定点医院。在这个基础上,广东制定定点救治医院的规范化管理清单50条,定点医院必须按照50条清单落实各项要求。组织专家督促落实。加强对省内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救治资源的定期调度,强化资源储备配置的信息化动态管理。
二是分片指导,完善救治专家队伍组建机制。全省划分7个片区,实行3级专家负责制。每个片区充实省级专家8-11人,并由各地推荐充实地市二线专家,涵盖呼吸、重症医学、感染、院感、影像、检验等多个学科。
三是常态会诊,提高在院患者管理的效率。建立定期在线会诊制度,每月两次,由省三线专家,也就是省一级的专家,对在院患者进行远程会诊,重点指导重型以上或核酸长阳患者诊疗。建立随时会诊制度,调派救治专家组组长、副组长或片区专家,对重型以上病例及时现场会诊,对部分重型以上病例实施定点救治诊疗和延伸ICU病房,派驻重症团队整建制接管,取得良好效果。
四是强化责任,严密构筑医院感染防控的防火墙。分管的市领导、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的主要领导和医疗机构主要负责同志都签院感防控责任状,都要负主体责任。先后制定158项院感防控流程指引,首创和持续推广感控督导员制度,建立分层分级监督机制,持续落实医疗机构重点人群核酸检测“应检尽检”,强化病房探视及其陪护人员的管理。
(潘成均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