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龄儿童尿床当心影响心理健康
小孩“尿床”是很多孩子和家长的共同难题。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李敏介绍,儿童夜遗尿是指年龄≥5 岁儿童平均每周至少2次夜间不自主排尿,并持续3个月以上。据统计,夜遗尿的患病率非常高,约16%的5岁儿童、10%的7岁儿童和5%的 11~12 岁儿童患有夜遗尿。虽然每年有15%的患儿可以自然痊愈,但约0.5%~2%的患儿遗尿症状可持续到成年。
虽然儿童夜遗尿不会造成急性伤害,但长期夜间遗尿往往给患儿及其家庭带来较大的疾病负担和心理压力。研究表明,尿床是儿童时期的第三大创伤事件,仅次于父母离婚和吵架。夜遗尿使得孩子不敢参加夏令营等在外过夜的集体活动,不敢在亲戚朋友家中过夜,甚至可能不敢带同学回家,怕别人看到“湿”的被褥。同时,家长的生活质量也受到严重影响,他们要半夜更换、清洗被褥等。
然而,不少家长对于夜遗尿的认识存在一定误区。有的家长认为这会随着年龄增长自愈,而不去寻求治疗;有的家长则“病急乱投医”,使患儿无法得到正规诊疗;有的家长甚至认为这是孩子的过错,责骂、打骂孩子。李敏指出,这些行为都可能导致孩子的病情得不到有效控制,反而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尿床不是任何人的错,这是一个常见的疾病症状。
儿童夜遗尿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涉及中枢神经系统(若干神经递质和受体)、生理节律(睡眠和排尿)、膀胱功能紊乱以及遗传等多种因素。目前认为,中枢睡眠觉醒功能与膀胱联系的障碍是单症状性夜遗尿的基础病因,而夜间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导致的夜间尿量增多和膀胱功能性容量减小是促发夜遗尿的重要病因。
就治疗而言,李敏表示,遗尿症需要综合性治疗,包括生活作息、饮水饮食等管理。需根据不同病因采用不同的药物及行为干预,如唤醒治疗、膀胱功能训练、适当的奖励机制,在医生指导下口服去氨加压素等。如果孩子患有遗尿症,应尽早与医生沟通,早诊断、早治疗、早治愈。
(医学指导: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 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