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初步建成中医药强省
居民在活动现场体验中医特色疗法。郑凯军 供图
广东中医医疗队员在湖北救治新冠肺炎患者。郑凯军 供图
“十三五”以来,广东省中医药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在满足群众健康需求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对照2006年提出的中医药强省发展目标,截至目前,已基本实现“发展事业、做强产业、弘扬文化”中医药强省目标,初步建成中医药综合实力全国领先的中医药强省。至2019年底,全省有中医医疗机构2.2万个,其中中医医院184家,全省中医医疗床位7.3万张。2019年全省中医诊疗服务人次达2.17亿,中医“治未病”服务总人次近2000万。12家中医医院在全国中医医院绩效考核中进入百强行列,全省中医服务量全国排名第一。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广东省中医药也大有作为。
基层中医诊疗量占比30.5%
我省是岭南医学的发祥地,中医药大省、南药的主产区。历届省委、省政府都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始终坚持高点定位、系统谋划。据统计,“十三五”以来共投入财政资金44.3亿元,实施高水平中医院建设和县级中医院升级建设等重点项目。全省市级以上中医院基本达到“三甲”,县中医院全部按“二甲”标准进行升级。实施“强基层工程”,建设1715个基层中医馆。实施“治未病三年行动计划”,建设治未病服务指导中心和规范化服务平台106个。2019年全省中医诊疗服务人次达2.17亿,中医“治未病”服务总人次近2000万。建设了74个省级重点中医专科,19个项目纳入国家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建设,数量居全国首位。组建全国首家纯中医治疗医院(深圳宝安纯中医治疗医院)。全省100%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7.9%的社区卫生服务站、88.6%的村卫生室能提供中医药服务,基层中医诊疗量占比30.5%。全省65岁以上老年人和0~36个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率分别为51.18%和64.90%。中医药整体医学和健康医学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建成融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于一体的广东中医药服务体系,持续提供覆盖全民和全生命周期的中医药服务。
354位省名老中医药专家设师承项目
中医药学科形成龙头优势,人才队伍壮大、结构优化。广州中医药大学被纳入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入选省部局共建“双一流”高校。9所高校设置中医药本科专业,相关专业本科在校生达1.22万人。全省建设国医大师传承工作室3个、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76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41个。坚持以“铁杆中医”为标杆鼓励中医领军人才脱颖而出,全省涌现3名国医大师、4名全国名中医、2名全国中医药教学名师、316名省名中医、7名国家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岐黄学者,4人获得“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创新设立“邓铁涛中医医学奖”,挖掘培育15名专业领军人才。为354位省名老中医药专家立项开展学术传承工作。推进农村中医药人才订单定向培养工作,夯实基层人才队伍,招录1237名中医专业定向生。创新中医药人才评价机制,共有3404名民间中医人员获得相关行医资格。
打造一系列广东中医药文化名片
中医药自主创新能力突出,中药产业规模大、竞争力强。在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和重点领域研发计划中新设立中医药专项,新增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个国家中医药临床研究基地,推进实施12项中医优势病种突破、10项医院中药制剂、10项省名优中成药二次开发等项目。设立13个省级中医药重点实验室,开展4类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攻关,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中医药系统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科技进步奖59项。全省中药材农林种植面积575万亩。实施《广东省中药材产业化基地建设方案》,建设12个省级中药材现代农业产业园,不断提升中药产业集聚化、规范化水平。中药饮片、中药材和中药配方颗粒编码标准获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认可;8家单位的5个中成药和24个品种的饮片获国家发改委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标准化项目支持。2019年广东中药工业实现营业收入614.27亿元,约占全国中药市场规模的10%。全省拥有中成药中国驰名商标16个、国家中成药保护品种69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四代青蒿素复方抗疟产品获得40个国家的专利授权。
打造一系列广东中医药文化名片:率先开展弘扬“大医精诚”主题活动,塑造广东中医药“大医精诚”品牌,涌现出十九大代表、全国学雷锋标兵、中国好医生等先进典型;首创并连续10年开展“杏林寻宝”活动,挖掘传承数百项民间特色疗法,成为传承中医药宝库精华的广东品牌;推动“产学研”一体发展广东青蒿素抗疟药物和方法,为世界清除疟疾提供“中国方案”,成为我国外交名片;建设11个国家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数量居全国首位,每年接待人数超500万。
中医药参与治疗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超九成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广东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医并重,充分发挥中医药大省的底蕴和实力,第一时间组建省级中医药防治专家组,第一时间制定发布省级中医药治疗方案,在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中屡建奇功。在科研攻关战线,新药研发、老药新用和中西医结合抗病毒抗炎治疗研究多线并进,“肺炎一号”“血必净”等研发药方发挥了重大作用。目前,全省抗击疫情共投入中医药医护人员约5万人,截至10月31日24时,全省确诊病例1922例,中医药参与治疗确诊病例1819例,占94.64%。中医药参与治疗确诊病例中,治愈出院1781例。我省驰援湖北武汉、荆州的2495名医务人员中,有377人来自中医药系统。2020年3月25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门发来感谢信,高度评价广东中医药系统在新冠肺炎防控救治中的突出表现和杰出贡献。国家援鄂抗疫中医医疗队(广东)获得“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张忠德、黄东晖、温敏勇三名中医人获得“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称号,张忠德还荣获第十二届“中国医师奖”。
我省中医药系统将坚持新发展理念,以“建高地、育名医、补短板、强基层、推创新、兴产业、扬文化、保健康”为工作思路,抓紧抓好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行动方案、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方案等文件的出台工作,聚焦重点领域下实功夫,加快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作者单位:广东省中医药局)
栏目:回眸“十三五”